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多元解纷显威力 邵武“法官+调解员”破解讨薪难题

  “衷心感谢你们无偿为农民工讨回合法劳动工资……”拿到3000元工资的农民工黄某甲,专门给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和调解员发去了这样的短信,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和拿到辛苦钱的松快劲儿。

  原来,黄某甲与黄某乙两人于2023年10月底至2024年1月期间受雇于孙某与吴某,为其提供木工装修的劳务,并约定劳务报酬,俩人按期完成了孙某和吴某交付的工作。2024年1月,经双方核对,确认孙某和吴某尚欠两人劳务工资各3000元。为了这3000元的劳务报酬,黄某甲与黄某乙先后多次向孙某和吴某催讨,却被二人以“工程款未下来”“手上没钱”等多种理由拖欠。

  “钱虽不多,却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拿不回来这笔钱,心里很不爽快。”2025年8月,黄某甲与黄某乙将孙某和吴某起诉至邵武法院时表示。

  法院立案庭收到案件后发现两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有调解的可能性,于是第一时间启动“法院+多元调处”机制,将案件推送至邵武市综治中心,驻点综治中心的张法官与何调解员迅速“接棒”。他们先联系上被告方,然而孙某和吴某却相互推诿。眼看俩人均不想承担还款义务,张法官与何调解员先后多次与俩人沟通,成功将俩人约至邵武市综治中心调解室。

  “咱们先把账算清楚,再说说这欠薪的法律责任。”调解室里,张法官没有一上来就摆法条,而是先和何调解员一起,翻出黄某甲与黄某乙的务工记录、对账凭证,一笔笔核明用工日与报酬总额,随即给孙某、吴某递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宣传册,指着“拖欠劳动报酬需承担的民事赔偿、信用惩戒”条款,把法律后果讲得明明白白。

  “这钱确实该给,但是我们一时周转不开才拖了这么久……”看着清晰的账目和明确的法律风险,孙某、吴某红了脸,当场表示会立刻结清欠款。不到半天时间,这两起拖了近两年的欠薪纠纷,就在法院法官与综治调解员的联动配合下顺利化解。

  签订调解协议后的两天,黄某甲与黄某乙收到了拖欠的工资款,黄某甲特地发送短信来表达感谢之情。

  据介绍,该类案件只是邵武市“法院+综治”多元解纷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已参与调解劳动争议、邻里纠纷等案件70余起。邵武法院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基层治理第一线,使得平均调解时长较传统诉讼缩短80%,用“零距离”的服务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的良好社会效果。(供稿人:邵武法院 叶鉴熳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