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1日电 “云医疗”是指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平台复诊、咨询,药物配送到家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这种就诊方式不用去实体医院,有效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受到了许多患者的欢迎。
1月11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继续在福州召开。民建福建省委在此间建议,福建省应尽快畅通“云医保”,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发展。
建议指出一要强化认识,明确边界,规范诊疗行为。应严格准入标准,清晰界定互联网医疗“可为不可为”的医保服务边界。目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门慢门特处方药开具与配送,而涉及到医疗安全和临床路径变异大的非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的首诊,以及镇静剂、毒麻药品等处方外流,则不宜放开“云医疗”政策口子,待技术规范和监管条件成熟后,再将其覆盖至各个医疗服务环节。
二要政府主导,系统贯通,破解共享瓶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域布局、业务联动”原则,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横向到边”层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并实现所有层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互认,优化诊疗流程,助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纵向到底”层面,借由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在区域平台上完成与国家和省际平台的技术对接,不断完善和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内容,实现从健康管理、临床诊疗到康复护理的全程医疗服务覆盖。
三要协议管理,依规约束,有效控制风险。依托实体医院,加强“互联网+”医保的协议管理和医保医师制管理,防范医保资源滥用和不合理诊疗行为风险。一方面,将医疗质量、费用总控、诊疗规范等纳入医保协议,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线上协议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服务考核与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医保医师制,与医保医师签订在线合理诊断、合理用药等服务协议,规范其在线诊疗行为。
四要以技制技,过程监管,强化质量控制。医保机构可以“以技制技”,依托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强化对“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全过程监管。事前阶段,加强医院和医生资质、网络平台安全、患者信息等方面的合规真实性等方面的审核;事中阶段,强化问诊过程、真实医嘱、合规处方、药物配送等过程可追溯性监管;事后阶段,加强电子病历、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分解服务、患者满意度等服务结果监控。
五要激励付费,奖优罚劣,防止过度医疗。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特点,探索价值医疗导向的激励式付费机制,从数量付费向质量、价值付费转变,同时对诊疗过程和诊疗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可采用病种或人头服务包干形式,综合考虑临床路径、医保支付能力、患者体验等因素测算不同等级互联网医保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包价值,并在合理总额预算基础上实行病种或人头打包付费,减少医疗成本,防止医保资源滥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