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爱情”来了 卷走财物也卷来官司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4日电(肖懿 池元超)现如今,许多年轻人选择在网络上寻找感情的归宿,但很多时候偏偏事与愿违,人财两空的结局时有发生。

  相互爱慕,赠与钱款表心意

  彭某某与廖某某于2023年4月通过小红书APP相识,双方互加微信后频繁进行交流。双方从未线下见面,彭某某多次明确表示想与廖某某线下见面,或共同去三亚、成都游玩,聊天记录字里行间显露出有追求廖某某缔结恋爱关系的意愿。

  而廖某某虽未明确允诺,但其先后多次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要求彭某某提供资金以购买衣物,双方通过网络相识仅几天时间,彭某某先后向廖某某转账支付27000元。后彭某某多次要求廖某某见面出游,廖某某均以各种理由拖延,双方因此产生争执。双方交恶后,彭某某要求廖某某返还钱款,廖某某以消费购买衣物为由,拒绝返还。

  双方交恶,对簿公堂求返还

  2023年7月,彭某某以廖某某不当得利为由将廖某某起诉至永安法院。经审理永安法院认为,廖某某理应知晓彭某某赠与钱款系出于线下见面或缔结恋爱关系的目的,廖某某仍自愿接受彭某某的赠与,并且期间还向彭某某讨要。因此,认定支付27000元的行为系目的赠与。现彭某某的目的因双方交恶而无法实现,廖某某享有该赠与利益已不再具有法定或约定的理由,依法构成不当得利,彭某某有权要求廖某某适当返还赠与利益。

  彭某某与廖某某通过网络相识仅几天时间,且双方从未线下见面的情况下,仍盲目向廖某某赠与钱款,其自身亦存在一定过错,永安法院综合考虑双方相识时间长短、转账金额大小、交往过程等因素,酌定廖某某返还彭某某22000元。后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执行和解,盲目示爱不可取

  因廖某某未返还彭某某22000元,彭某某于2023年11月向永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永安法院受理后依法向被执行人廖某某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令等材料,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廖某某名下的银行存款、不动产信息、有价证券等,但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鉴于此,该案承办法官依法冻结廖某某名下的银行、微信、支付宝等账户,最终迫使廖某某主动联系法院协商还款事宜。

  廖某某向承办法官表示,为应对这起官司,其已辞去原来的工作,因账户被冻结让其生活极为不便,遂希望分期履行。承办法官亦向申请执行人彭某某反馈了相关情况。承办法官多次召集双方进行线上和解,经释法析理和情感疏导,双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廖某某同意自2023年11月起每月偿还2500元,直至还清为止。至此该起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法官提醒,恋人之间彼此给付对方一定财物的行为有助于增进感情,法律虽不禁止,但亦应与双方的经济能力、消费水平、家庭条件预期收入等相匹配,不应违背公序良俗善良愿望、诚实守信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诚信和友善,当代青年理应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倘若以恋爱、婚姻为由肆意索取财物,并在短期内因感情破裂而拒不配合返还,将违反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还可能因涉嫌欺诈而触犯刑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