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3日电(刘喆)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主动融入大局,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创“破产企业司法行政协同改革”机制,全省推广涉企案件“立审执联破”全链条工作机制,全省推广“两互两共”知识产权保全保护机制。三项机制先后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福建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创新成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打造“三全机制” 能动司法营造法治优环境
“全链条”涉企审执机制。马尾法院创新设立“立审执联破”机制,延伸探索“法庭执行+”执行机制改革,实现自贸区涉企案件从“单一审判”向“审判+执行+破产”的立体服务衔接。今年以来共受理涉自贸区诉讼、执行、破产案件1269件,共计为涉诉企业节约近5000公里出行成本。
“全聚合”破产处置机制。马尾法院与市场监管局、税务局联合推行“破产企业司法行政协同改革”机制,实行企业破产“一站式”服务,共惠及债权人企业96家,盘活土地500余亩,近6亿元资金用于偿债和企业后续经营,600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部分企业重获新生。
“全互通”知识产权保护。马尾法院与船政文化部门共同会签“船政文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建立“文旅运作+司法服务”的协同机制。与榕城海关共建“两互两共”机制,凝聚打击通关货物侵犯知识产权的合力,共快立快保6起涉嫌侵权货物案件,共同开展侵权物品集中销毁活动3场次,成功审结一起外籍企业出口中国的产品侵权纠纷,实现知识产权从海关保护到司法保护的无缝转换衔接。联合区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在全国率先与中国“音集协”建立卡拉OK行业著作权预防和保护“五位一体”合作机制,促进音像著作权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优化“三项举措” 简化流程提增营商新质效
马尾法院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便企”,对涉企案件贴注标签,实现立案、送达、调解、审理、执行“五优先”;开展涉企案件网上调解,线上促进当事人达成和解50件,真正实现企业解纷“零跑腿”“低成本”;建立买卖合同纠纷专业审判团队,加速关键流程运转,买卖合同纠纷一审独任审判适用率、执行案件执结率等多项指标优于全市参考基数,一审案件平均用时25.23天,1篇买卖合同案例入选全省法院优秀案例。
打击涉企刑事犯罪“护企”,严厉打击职务侵占、伪造公司印章、合同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危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类犯罪,今年以来共审结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8件16人,依法判处被告人三年至八个月不等有期徒刑,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暖企”,通过“活封活扣”、惩戒宽限和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等信用修复手段,助力被执行企业“再生回血”。今年以来共计执行被执行人为民企的案件615件,对涉案民企的4部生产设备进行“活封”,辖区多家被执行企业顺利渡过经营难关,生产活动有序恢复。
做实“三个延伸” 精准服务完善涉企细治理
马尾法院以诉源治理促诉前防治未病,成立诉非联动中心,与区市场监管局等25个群众组织、行业性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共建诉调对接机制。运用该院“园区枫桥”工作模式的“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根治欠薪”裁审执联动机制、连心“侨”涉侨司法保护等机制和平台,推动全院四源共治形成合力。今年以来,执源案件收案同比下降3.67%,诉前调解成功率59.3%,优于全省均值。
以司法建议促诉后依法治理,该院将社会治理的“治”向后延伸,用好司法建议,力争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加强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针对个案审判中发现的企业合规经营、“僵尸企业”清退、物业服务、保险产品冻结处置等风险隐患,该院向相关部门及企业发出司法建议,助力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以普法服务促诉外法治引领,今年以来共计走访民企10余家,提供针对性法律建议10余条。该院为辖区企业举办以民法典、劳动用工、企业经营规范、防范职务犯罪等主题讲座,结合本地水产品产业聚集优势,与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省冷冻食品协会共同开展水产品买卖纠纷专项普法,为水产品批发中小商户精准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