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省以普查实践应用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2022年是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收官之年,福建省以应用为准绳,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明确“普查来之于基层用之于基层”的思想导向,精心谋划普查成果应用场景建设,以实际成效检验普查成果,以实践应用推进普查后续工作,以用促建、以建保用。

  谋划“一单一库一系统”

  自2021年8月以来,福建省普查办组织专家编制了普查应用系统建设方案,立足应用科学谋划“一单一库一系统”。

  “一单”即制定省级普查数据共享清单。在国家“评估与区划数据需求清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福建省内各行业部门、涉及公共设施的重点企业间的长期数据共享清单,打通数据壁垒,并建立持续更新机制,实现后普查数据的多部门、多层级、跨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

  “一库”即建设省级普查基础数据库。基于国家基础数据库进行定制化开发,除此次普查成果外,还根据福建地方特点和需求补充相关扩展非普查数据,实现数据接入来源多样化、特色化、标准化、动态化、精细化、共享化,加强和开通数据共享安全渠道,不断健全数据库资源体系,形成全省“统一汇聚、按需共享、成果适用”的自然灾害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及行业部门建立专属灾害风险数据库,形成分类型分区域的全省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多部门、多层级、跨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

  “一系统”即开发省级普查应用系统。通过省级顶层设计建设四大平台。数据动态更新平台,依托省级普查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内各行业部门、地区、院校和重点企业、机构间长期数据共享和持续更新;普查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汇总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区划成果清单,集成全省调查数据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以县级和部门为单位,将普查成果进行图形、符号转换,实现动态的可视化表达,实现调查成果的属性查阅、统计和分析;临灾快速评估应用平台,接入全省应急指挥系统“一张网”,建立全省统一普查底图,支撑临灾快速评估挂图式作业,结合在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举办地南平市建阳区开展评估区划成果应用,建设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倾斜摄影影像、激光点云等数据,完成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支持临灾数据与普查基础数据的建模运算,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快速灾损评估,规划人员疏散路线、调配救灾应急物质,优先建立影响福建的台风、暴雨和洪涝评估模型,为灾害风险的防与治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科学支撑;适用性智慧减灾平台,强化数据赋能,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科学系统模型,集成具有预警、预报、预案、预演多功能的智慧减灾平台,向气象、水利、海洋、地震等部门单位提供在线应急空间信息云共享服务。省级普查应用系统开发后将免费供市县使用,并持续更新迭代,后期可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安全城市等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智慧社区、智慧乡村信息系统和移动端的应用。

  推出特色应用成果

  福建省普查办以省级普查应用系统开发为核心,采用“1+N”架构,提供省级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接口,鼓励各地区各行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场景为内核”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该省部分行业和地区因地制宜,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或行业特色的应用成果。例如,该省气象局将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到台风灾害防御当中,研制完成2109号台风“卢碧”的致灾因子危险性预估图和综合风险预估图等产品,为各级政府防御台风提供精细化技术支撑;省海洋与渔业局根据海洋产业分布带,开展涉海人员活动、涉海承灾体、海洋产业实时风险等级评估咨询等服务;省水利厅统筹省市县三级部门组建水利规划、空间地理、软件开发等跨学科工作组,协同办公,开展联合攻关;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研发集三维可视化与GIS数据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平台,依据自然灾害普查对象设置相应的模块,涵盖应急、住建、交通等各个领域;南安市应急管理局与市网格办对接开发应急救援模块,将普查地灾点、内涝点、救灾队伍、物资储备等数据纳入市网格数据库。

  强化后普查时期政策引导

  福建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为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福建省普查办近期数次开展线上调研和征求意见,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总结近三年来普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作法,研究建立普查成果应用与防灾减灾常态化工作融合机制,探索将省普查办部分任务延续纳入省减灾办工作职责,实现普查工作长效化,开展地方标准化建设,将现有普查标准规范转化灾害评估有效规则,以普查实践应用推进后续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