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我的新生活|俞金珠:有一种幸福叫“在家门口做沙县小吃”

  “在家门口做小吃,上能孝敬老人,下能照顾到孩子,又能挣到钱,挺好的。”3月2日,三明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村民俞金珠一边做着春卷的馅料,一边对记者说道。

  1993年,俞金珠外出做起了沙县小吃,走南闯北,到过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从最早的单枪匹马到后来的合伙经营。2019年,听说家乡要大力发展沙县小吃,建设了一条寻根追味小吃街,她便回到了俞邦村,在家门口做起了沙县小吃。

  “拌面是钢筋、扁肉是砖头。”走进俞邦村,村口“沙县小吃第一村”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俞金珠在家门口做春卷配料 东南网记者 蔡晓卿 摄
俞金珠在家门口做春卷配料 东南网记者 蔡晓卿 摄
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 东南网记者 蔡晓卿 摄
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 东南网记者 蔡晓卿 摄
俞邦村航拍图 王寅 摄
俞邦村航拍图 王寅 摄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实地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并勉励沙县小吃,让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

  “这春卷是什么材料做的,春卷皮是什么做的?”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的情景,俞金珠还是难言的兴奋。“当时我回答说,春卷皮是面粉做的,春卷馅是猪肉粉丝。”俞金珠告诉记者,馅料里还有胡萝卜、青菜、葱,但当时太过于激动,话都说不出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把沙县小吃办得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发展创新。”俞金珠原来只做春卷、蒸饺两种小吃,现如今新增了小笼包、水晶烧麦、烫嘴豆腐等3个品种。“比如水晶烧麦,我就会去研究怎么把它的皮做得晶莹剔透,馅料怎么搭配,让游客吃起来回味无穷。”俞金珠说。

  如今的俞邦村,面貌焕然一新——环村主干道完成了“白改黑”,穿村而过的龙峰溪清澈见底,道路及河岸两侧景观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走进村庄,从村口到每家每户门口都高高挂起了灯笼,村里不仅有集咖啡、奶茶、书吧于一体的茶社,还有白天看蓝天、晚上看星空的民宿……不断新建的各类设施让俞邦村逐渐成了网红村。据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第一书记苏启任介绍,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俞邦村之后,俞邦村游客数量至今已超过了20万人次,去年“五一”期间,日游客量更是突破万人。

  俞邦村成为网红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也成为网红打卡点,像俞金珠一样,在家门口做小吃的店主们每天的收入也很是可观,“现在我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更好了,一年收入至少5万元。”俞金珠高兴地说道。

  “寻味小吃街目前共有14个摊位,50多种小吃,去年每个摊点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支部书记、主任张昌松介绍,该村村集体收入去年也翻了一番,从17万多元增至30多万元。

  除了腰包鼓了,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截至目前,俞邦村42个应急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40个,2个项目正在收尾阶段,预计到3月底全部完工。”说起俞邦村的改变,苏启任滔滔不绝。苏启任还介绍,村里正发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返乡通过小吃创业,引进制作技艺高、产品质量好的小吃业主入驻,推动门店转型升级。

  “总书记说,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希望沙县小吃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再领风骚。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暖洋洋的鼓舞和鞭策,又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一年来,我们全镇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充分发挥‘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一方面充分挖掘、提升小吃文化,另一方面不断发挥沙县小吃对一、二、三产的带动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俞邦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通过‘跨村联建’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以俞邦村为联建主村,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2个非公党支部‘抱团’发展,走出一条党组织引领、联村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说。(记者 陈艳艳 蔡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