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千年建本再度散发墨香

  近日,由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吴刚创作的建本体正式上线方正字库。读者在方正字库官网中搜索“方正字体·刀刻建本体”,就可以下载这种字体并加以使用。这意味着,建本字库正式投入商用。

吴刚(左三)给学生上建本文化课。受访者供图
吴刚(左三)给学生上建本文化课。受访者供图
方正建本字库 受访者供图
方正建本字库 受访者供图

  “我依据收藏的3.4万多粒古代建本活字与多年对建本字体的研究,开发了这套建本字库,总体特点是横细竖粗、讲求实用。”吴刚告诉记者,中国古籍的印刷字体,从宋代的丰富多彩逐步走向清代的规范化、美术化,中间演化的过程是现代电脑字体的空白,“在老宋体与仿宋体之间创作出建本体,进而开发这套建本字库,也是我们推动建本文化在当代创新性发展的新尝试”。

  建本文化启蒙复苏

  刚刚过去的暑假,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的建本文化体验馆游客盈门。“人们置身于由真人蜡像还原的建本制作场景,通过种种沉浸式体验,可将建本文化植入心中。”讲解员介绍道。

  建阳有“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美誉,书坊更是宋代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至明代的600余年间,始终保持着这一地位。

  “建阳雕版刻印业以宋代建本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建阳文化馆馆长、建本文化协会会长余贤伟告诉记者。著名理学家朱熹晚年在建阳考亭书院著书立说,其著作有相当一部分在建阳刻印出版,可谓相得益彰。但明末以后,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衰落。

  时光流转,建本如今是亟待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阳,校园是推广建本文化的重要载体。走进建阳一中图书馆大楼,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建阳古代建本复刻》《福建省四个世界遗产地》等各式建本文化作品。

  教室里,学生们用刷子蘸墨,在雕版上刷匀,随后用一张白纸覆其上,再拿干净刷子在纸背上轻轻一刷,便完成一张建本印刷作品。这是学校建本文化校本课程的基础实践。

  作为这项课程的授课老师,同时也是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刚在学校里打造了一间“建本文化研究室”,把他的众多私人建本收藏陈列于此,包括南宋雕版《佛说盂兰盆经》、唐刻《太上设南斗司益算妙经》、明太医院在建阳印刷的书籍《增补药性赋》等实物。

  从实物鉴赏到实操,吴刚让学生接触与建本相关的印刷术、造纸术、中国图书史等知识,增强对建本文化的认知与感悟力。

  除了建阳一中,区文体旅局还在建阳实验小学、西门小学、桥南小学、书坊中学等学校常态化开展建本文化进校园活动,书坊中学和麻沙中心小学也开设了建本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建本文化的传承,目前一个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宣传、展示、推广,另一个是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保护。”余贤伟告诉记者,目前建本文化协会共有60多人,以建本文化爱好者与教师为主。北京冬奥会期间,麻沙中心幼儿园教师徐昳柔制作了“冰墩墩”建本雕版,吸引不少人前去学习,等候刷印体验的人排起了长队。

  “像徐老师这样,大家发挥不同的才能,结合时代元素,可以让建本文化更接地气。”余贤伟说。

  建本业态探索创新

  去年12月28日,建本文化分论坛暨第三届建本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考亭书院举行。研讨会上,印刷文化专家、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张积教授提出中国印刷史上“六个最”的“建阳现象”,即最大的刻书出版群体、最多的编辑加工模式、最广的内容覆盖面、最远的销售足迹、最有声势的营销手段和最长的持续繁荣时间。

  “这说明建本不仅有700多年的印刷历史,而且在建阳刻印的书籍数量多、内容包罗万象,可深入挖掘的文化内容也多。”余贤伟说。今年年初,纪录片《建本留香》在北京大学“建本文化周”上隆重推出,引发现场师生热烈讨论。

  基于建本研究多年的经验,吴刚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当代人寻求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更应通过培育业态,整合创意、运营等市场要素,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比如,市级非遗传承人、福建根雕艺术大师李国平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展示建本雕版印刷的工序。一幅幅精美又新潮的装饰画,让网友不仅点赞还下单购买。

  其他传承人也在探索建立建本业态,有的把建本雕刻和建盏烧制技艺结合,制作建窑陶瓷印章;有的将雕版印刷技艺与篆刻技艺、书法结合,创作新的建本作品……

  “目前,建阳区正大力实施‘建本+’战略,与教育互动,与创意嫁接,与文旅融合,衍生出建盏陶瓷印章、建本图书、家居装饰、旅游伴手礼等系列建本文创产品,为建本文化产业化发展作出创新尝试,让千年建本再度散发墨香。”余贤伟说。(记者 蒋丰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