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红色文化根植校园 让德育教育根正苗直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5日电(杨森云)林畲是革命老区,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流县林畲中心小学在如何利用好本土特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在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活动模式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党建推动德育,加强品牌建设

  学校深化“党建引领显活力,强健体魄展风采”党建品牌的内涵,把党建工作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以提升党建发展,发挥党员在德育中起引领示范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共同提炼当地红色文化元素,依托林畲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革命老区特色校园,一起设计校园红色文化墙,建设以毛泽东对“五育”早期思想为主线的内容,宣传主席在林畲留下的红色故事和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具体措施三大部分。

图为党建活动。 清流县林畲中心小学供图
图为党建活动。 清流县林畲中心小学供图

  依托革命遗址遗迹,使德育活动经常化

  为让悠久的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代代相传,扎根少年儿童心灵,成为他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学校一直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年的六月份、九月份由班主任带领孩子们参观访问毛泽东故居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请关工委副主任江朝顺老师讲红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让孩子们亲眼看看红军战士们扛过的长枪、舞过的大刀、裹过的绑腿、穿过的草鞋……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们内心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乱花钱、乱吃零食、不讲卫生、劳动拈轻怕重、衣着喜新厌旧等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遏制。

  依托革命遗址遗迹,使德育活动多样化

  林畲作为红色苏区,很好地保存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料和多处遗址。学校找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学校在各年级开展“学英烈从我做起”签名、宣誓活动,对烈士的革命事迹进行搜集整理,写成“英魂篇”进行展示交流,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学生以“英烈”为榜样,遵守组织纪律,严守组织秘密,增强集体观念,立志报效祖国。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学科教学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实质。在早读课前进行红色经典诵读,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同时也极好地落实学校诗香校园建设。在音乐课教唱红色歌谣。此外,多年来,学校广播室精选了一些革命歌曲,固定时间在校园内播放,让学生自由传唱。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随着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林畲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了他们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决心。

  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看社会中,感受新时期老区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克难奋进的精神风貌,如组织学生到林畲生态桂花园、林畲鱼庄、林畲花卉基地、向阳茶、苏福茶加工制作基地、驻清流监狱武警部队参观调查,到林畲乡老年协会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开展义务服务,利用暑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如“生态环境社会调查”、“人口与发展社会调查”等。

  遵循教育规律,使德育活动有内涵

  每年清明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墓扫墓。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聆听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的简介,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圈,并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学英烈从我做起”宣誓仪式。学校还在烈士墓前举行了大型签名活动,使学生懂得,没有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0年12月,学校获得由三明市教育局颁发的:特色项目学校(红色文化)殊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