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马尾区检察院依托“督促监护令”强化家庭教育监管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3日电(林瑜 曾建芬)为了进一步做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保护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马尾区检察院依托“督促监护令机制”,要求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家庭监管,并对未成年人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职责,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今年以来共向4名未成年人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

  以精准督促为导向,加强“令”的针对性

  力争实现一个目标。“督促监护令”的制发在严惩与宽容失职监护人之间设置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增强监护人的监护意识、责任意识,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马尾区检察院力求通过督促监护令的制发和跟踪回访制度的落实,达到教育、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重塑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成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

  剖析三个方面问题。制发“督促监护令”前,承办人将聚焦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详尽的社会调查。一是结合具体案情,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特征。二是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环境与个人成长经历,分析、判断其个性特点,找准预防再犯罪教育着力点。三是通过询问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长、老师及涉案未成年人,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当前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状况,家长监督、陪伴、教育情况,查找是否存在监护不到位、思想不稳定等隐患问题,确保能够针对问题症结,提出靶向明确的督促监护措施。

  做好两个重点教育。一方面,着力于唤醒“问题家长”责任意识。对涉罪未成年人家长,重点采取以案说法形式,指出其监护失职或监护不当之处,结合所办案例向“问题家长”讲解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组建帮教群并定期通过微信群推送亲子互动技巧文章,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另一方面,培养涉案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人际交往、思想道德教育等,通过组织涉案未成年人学习法律法规、观看法治电影、法治栏目、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促进涉案未成年人深刻反省、积极悔改,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以协同帮扶为支撑,提升“令”的质效

  进行公开宣告送达。举行现场宣告送达仪式,邀请校方、公安机关、社工到场,增强“督促监护令”送达的仪式感,无形中提升被送达对象对“督促监护令”的重视程度。在宣告送达的过程中指出监护教育方面存在的失职行为,督促履行监护职责,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谈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承办检察官还给家长送上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指导促进法等法律知识读本,让家长们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育儿”、“科学育儿”理念。

  引入社会专业力量。与学校、致睿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签订四方帮教协议,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由专业社工组织开展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确保帮教专业化,由校方跟踪未成年人的学习、思想情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确保帮教常态化,形成“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帮教模式。

  落实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定期进行学校回访、社会回访、家访等三访制度全面了解监护改善情况及涉案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情况,为涉案未成年人建立跟踪回访档案,“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后续表现,对发现的涉案未成年人的问题及早介入、及早解决。此外,检察官将针对跟踪回访情况及时修正帮教方案,确保预防效果。

  下一步,马尾区检察院将立足未成年人检察职能,进一步深化督促监护令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强联合多方力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以便更有效的举措帮助父母提升家庭监护能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细落实,筑牢未成人家庭保护防线,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