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6日电(王晓)“涉少审判不仅要体现司法刚性,更要传递法治温度。”
“每一次调解,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护佑一个孩子的未来。”
……
近日,一场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事纠纷调解的跨域调研学习活动在福州两级法院展开。福建省闽清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林燕芳带领涉少审判与家事调解骨干团队,先后赴福州中院、闽侯法院,围绕涉少审判机制创新、家事调解品牌建设开展深度交流,凝聚刚性护“未”与柔性解纷的司法合力。
这场调研,标志着闽清法院在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业化、家事调解本土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从机制借鉴到理念更新,一场围绕未成年人权益全方位保障的司法实践正在闽清法院悄然酝酿。
理念先行:在场景与机制中感受司法温度
在福州中院,学习团队实地走访了“茉莉姐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事辅导调解中心与心理咨询室。圆型空间设计、海洋主题壁画、沙盘展示区、心语墙……温馨的场景布置背后,是“柔性与包容”的司法理念生动体现,“133+N”的工作机制更加彰显了涉少审判中“严爱相济”的工作理念。
“这些细节设计,让涉少审判场所不再是冷冰冰的办案区,而是充满温度的心灵港湾。”参与学习的干警感慨道。通过查阅家庭教育指导台账、研读典型案例,大家深入了解该品牌如何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资源,以“两中心一室”为支点,持续拓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的实践路径。
品牌进阶:从“春芽计划”看少年审判模式创新
转赴闽侯法院,学习重点聚焦于少年审判专区的品牌建设与模式创新。干警们细致考察了“春芽计划”从1.0版进阶至3.0版的升级路径,深入探讨“1+5+N”少年审判新模式的运行逻辑。
在家事调解工作室,双方就本土调解品牌与“茉莉姐姐”理念的融合实践展开热烈讨论。针对抚养费纠纷、家庭故意伤害等典型案件的特色化解方案,两地法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心得。调解技巧、资源共享、法治宣传——这些实务话题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座谈环节成为思想交锋的平台。“茉莉姐姐”调解骨干代表直面涉少工作堵点,系统分享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全流程、家事纠纷源头化解等核心经验。闽清法院干警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涉少纠纷判后帮扶、调解资源整合等难点积极提问。
“这次交流让我们看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需要打破地域界限,汇聚各方智慧。”参与座谈的干警表示。
本土转化:闽清特色的护“未”品牌正在路上
参与学习的干警普遍认为,此次跨域研学既学习了“茉莉姐姐”调解品牌的成熟经验,也借鉴了兄弟法院的特色做法。大家意识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仅需要法律刚性,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
“我们将以更专业的司法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用更细致的调解工作守护万千家庭平安幸福。”林燕芳副院长的话语,道出了闽清法院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坚定决心。
从理念更新到品牌建设,从机制借鉴到本土转化,闽清法院正在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充满司法温度的未成年人保护之路。这条路上,每一个孩子的权益都值得全力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值得用心维系。
下一步,闽清法院将整合所学所长,着力提升涉少审判工作质效,完善“调解+审判+帮教”一体化机制。同时,打造兼具闽清地域特色与专业温度的“茉莉姐姐”调解品牌及“梅音未阑”护少品牌,联动多方力量赋能家庭教育指导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