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教育入学一件事”全程网办的便捷公共服务,到龙岩绿色矿山的生态蝶变;从福州12345热线诉求的“马上就办”,到宁德蕉城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民生温度,八闽大地正以“政务优效、诉求优应、生态优行”的治理与发展实践,书写着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承担着枢纽、引擎及示范作用,是社会治理改革中的关键节点。福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便流淌在办事窗口的高效运转里,回响在群众盼望的及时应答声中,描绘在山海相拥的生态画卷上……
政务优效“提速度”,让便民利企落地生根。城市治理的效能,往往体现在群众办事的体验中。
厦门作为福建省营商环境“六连冠”得主,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从308个工作日压缩到70个工作日以内,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357类“办事免提交证照”100%可调用电子证照。今年,厦门市又递交了营商环境8.0方案,实现从“效率优先”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变,在流程提速的基础上,真正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痛点,精准施策、系统赋能。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改革,在八闽大地从城市到乡村全面铺开,南平市以“森林生态银行”为抓手,让林农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林权登记与抵押贷款,目前全省已办理林下经济不动产登记328宗,全省累计流转林权超2600万亩,“沉睡的山林”正变成“生财的资产”。从省级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到乡镇便民服务点的一线落地,福建靠流程再造打通堵点、用数字赋能覆盖全域,让“政务优效”成为贯穿城乡的治理亮色。
诉求优应“暖民心”,让民生关切掷地有声。城市治理的温度,源于对群众呼声的快速应答。
福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如同“民意直通车”,无论是乱收停车费投诉、天然气价格疑问,还是职称评审咨询、应届生身份认定等诉求,均能实现高效办结。
宁德市蕉城区以“红色物业”破解治理难题,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将矛盾调解效率纳入星级评价,用耐心沟通与灵活方案化解矛盾,社区注册“好厝边”红色物业企业23家,和社区干部一起在72个重点老街区、老旧小区建立服务站点,实现了无物业小区兜底物业服务全覆盖,受益人口达9.7万人。这种“群众有诉求、政府有回应”的闭环机制,不仅解决了一件件民生小事,更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从社区“好厝边”红色物业公司的兜底管理,到AI智慧咨询导办的24小时在线,福建用“绣花功夫”回应民生期待,让“诉求优应”成为治理最温暖的底色。
生态优行“护底色”,让绿色发展行稳致远。高效能治理在加速度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坚守生态底线。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凭借扎实的生态功底,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催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福建样本”。
龙岩高岭土公司秉持“给我一座矿山,还您一座公园”理念,实现开采与治理同步推进,绿化覆盖率达100%;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将将一片退化、严重污染的潮间滩涂转变为生机盎然、生态功能完善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近三年接待科普及研学人数超10万人;晋江开展的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更是入选国家级案例。
在制度创新加持下,福建诞生全国首张林业碳票,“福林票”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国首单两岸融合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福州闽清;南平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完成……生态效益正稳步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种“发展不越生态红线”的治理智慧,既保障了经济增速,更守护了八闽大地的青山碧海,让“生态优行”成为发展最坚实的支撑。
从政务服务的“效能革命”提质增效,到民生诉求的“即时响应”凝聚民心,再到生态发展的“绿色护航”筑牢根基,福建以治理“三优”的协同发力,为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坚实跑道、注入了持久动能。福建城市治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高效能治理既要善用数字赋能的“硬手段”,也要怀揣民生为本的“软情怀”,更要坚守生态优先的“硬底线”。如今的八闽大地,办事更便捷、诉求有回应、山海更秀美,这份治理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也为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福建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