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我要了三年没结果,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近日,申请执行人林某甲拿着一面鲜红的锦旗走进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执行服务中心,向执行法官表达由衷的谢意。
一面锦旗,不仅承载着群众的诚挚感激,更是秀屿法院践行“如我在执”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小案”的生动写照。
一笔欠款 三年纠葛
“老林,我这次病重,手术费还差一点……”2022年1月,林某乙因突发重大疾病急需治疗资金,通过电话向好友林某甲求助。
出于朋友间的信任与善意,林某甲先后转账5万元助其渡过难关。一年后,林某甲因自身资金周转需要,向林某乙催讨借款。林某乙以无力还款为由请求延期,双方补签欠条,约定新的还款期限,并由林某丙作为担保人。
然而,约定时间届满后,林某乙仍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推诿还款。此后一年多,林某甲通过微信、电话乃至上门等方式催讨,均无果而终。担保人林某丙则以“不知情”“没钱”等理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原本的好心借款,竟成了林某甲的“堵心事”。
2024年1月,林某甲无奈将林某乙、林某丙诉至秀屿法院,要求偿还欠款本息,法院经审理,依法支持了林某甲的诉求。判决生效后,林某乙依旧未履行还款义务。2025年8月,林某甲向秀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遇阻 调解破冰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启动线上财产查控系统,却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并无足额财产可供执行,且林某乙因病尚在外地接受治疗,案件陷入“人财两空”的困境。
面对现实难题,执行法官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秉承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深入调查双方实际情况,将重心转向调解破局。
“当初好心帮他,现在倒像是我不讲情面!”电话里林某甲情绪激动。
“这几年确实困难,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另一边林某乙语气也透着无奈。
通过接连几天的电话沟通,执行法官了解到:林某乙虽确有困难,但并非毫无履行意愿;而林某甲虽着急,却也不希望案件毫无进展。
在法官的耐心沟通下,双方态度渐渐松动。为尽快打破僵局,法官约请林某甲与担保人林某丙到法院面谈,林某乙通过线上参与协商。
倾心交流 温情和解
“我理解你们各自的不易,林某甲出于善意伸出援手,情谊难得;林某乙这几年确实入不敷出,但法律义务不能回避;而担保人既已签字,就要认识到其中的责任。”
调解室内,法官耐心疏导各方情绪,从情理法理多维度加以引导:一方面,向林某乙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包括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劝导林某甲体谅被执行人实际困难,寻求共赢方案。
在法官的温情攻势下,林某乙终于松口,承诺虽无法一次付清全部欠款,但可尝试分期支付。林某甲也渐渐打消疑虑,同意签订和解协议,双方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2025年10月,随着第一笔分期款如期到账,林某甲专程定制锦旗来到法院,对法官的耐心调解与公正履职表达诚挚谢意。
执行工作既有雷霆万钧的威严,也有春风化雨的柔情。下一步,秀屿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执”理念,充分发挥执行调解作用,不断优化工作方法,用好用活分期履行、活封活扣等柔性措施,高效兑现群众胜诉权益,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供稿人:秀屿法院 黄拱灯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