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3日电 10月31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海西传媒集团共建的“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正式揭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教授,校长助理黄鸿鸿教授等教育界人士、企业代表及学院师生共600余人参与见证。
福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司万雷亲临现场指导,福建省文化文艺发展顾问、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海西传媒集团董事长郑斌彪与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海西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著名演员王祖蓝共同受聘为校级客座教授。

出席活动的企业界代表包括: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好莱坞服饰董事长许金祥,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监事长、市民营企业家协会轮值会长郑霄,市服装同业公会会长陈敏腾,市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廖俊芳、潘丽,秘书长王松灯,执行秘书长卢彬、陈姿,会员代表周沫、郑淼、朱先进,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秘书长崔梦强,长乐青商会副会长郑烨、郑雪清,执行秘书长樊钦,主任林宇,会员代表林熙也、王淋、郑有枫、林毅、陈国锋,以及海西传媒集团副总裁谭彦裴、成诚,秘语科技总经理谢金莲,弈岚互耀信息科技总经理董建林,心壹模范总经理黄倩楠,一格素果信息科技副总经理陈华,后浪优品智能科技总经理彭志豪等数十位嘉宾共同见证重要时刻,标志着校企合作迈入了“产业共创、价值共生”的深度阶段。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任务。这一重要部署凸显出创新在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
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校企合作,更是一次“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生动实践。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的“市场基因”进行深度融合。学院将精准聚焦“闽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土IP的孵化与运营、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致力于打造一个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的闭环生态系统。

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的成立是产教融合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具体实践。福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司万雷表示对此次校企携手的创新之举寄予厚望。他指出,学院的揭牌不仅是校企合作深化的重要成果,更是福州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人才体系的关键举措。他期望学院未来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项目融合,成为既服务区域文化传播又赋能产业创新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孵化平台,为“闽派”文化传承与福州文化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广西政协委员,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海西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著名演员歌手王祖蓝近年来持续关注并推动着内地与香港在影视文化领域的合作。此次参与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的建设,王祖蓝将桂港合作经验运用于闽派文化传播,为福建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并以客座教授的新身份加入,为这场“产业共创”注入了关键的“催化剂”。他不仅仅是名誉上的教授,更是连接课堂与片场、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桥梁。在揭牌仪式上,王祖蓝以其独特的幽默与真诚,分享了从艺多年的实战心得,并承诺将倾囊相授,带领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磨砺成长。他的加入,象征着顶尖行业经验向教育领域的“反哺”,是推动“产教协同”从理念走向落地的关键一步。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指出,此举是学校深化“一生双院”育人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举措。未来,双方将共建“闽派”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大胆推动“真实项目进课堂”,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本领,培养既懂文化、又通市场、更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在揭牌仪式上,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院长丁铮代表学院与12家顾问单位签署顾问协议,并落地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影视精品孵化计划”、“旋律新声原创音乐孵化行动”、“服装品牌文化传播工程”、“元宇宙数字艺术创作者赋能计划”等九项产业课题。这些项目覆盖了文化传媒产业的多个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从课堂学习到产业实践的全流程体验;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福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生力量;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提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点燃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的建立,正是对“文化艺术与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响应。
在数字文明时代,富含中华文化基因的、优质的、结构化的数据,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工程。这方崭新的产教融合试验田,正播种下未来的希望,期待它能催生更多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广度的硕果,为繁荣区域文化产业谱写新的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