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在推动全球妇女全面发展新篇章中彰显福建力量

  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福建在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妇女全面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事业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把妇女事业融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全过程,从赋能妇女创新创业,到拓展国际合作平台;从弘扬闽南文化精神,到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福建以务实行动为全球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兼具地方特色与全球共识的“福建样本”。

  一、立足新时代坐标:妇女事业展现“八闽风采”

  妇女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进入新时代以来,福建始终把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将妇女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

  《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提出,将性别平等融入公共政策全过程,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目前,全省妇女占就业人员比重达40%以上,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入学率持续上升,女性科研人员、女企业家、女干部比例稳步提高。在民生保障领域,妇幼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率达92%,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福建还创新实施“母婴友好医院提升计划”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显著提升了妇女健康获得感。在社会治理层面,探索“妇女发展+基层治理”融合模式,依托妇联组织纵深下沉、平台阵地不断延展。全省在册巾帼志愿者达362万人、居全国第一,累计实施巾帼志愿服务项目135.3万个、服务群众1500多万人次,“妇女微家”等基层阵地和项目化服务常态运行,成为联系服务妇女的重要载体。同时,围绕数字化转型、网络文明、女性就业与创业赋能,福建妇联系统与网信、教育、人社等部门协同推进,开展女性数字素养提升、网络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创新等活动,形成网上网下协同的服务矩阵。在“非遗+文创”“生态+志愿”等领域,福州、厦门、宁德等地涌现出一批女性社会组织与巾帼志愿团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海湾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展现新时代“她力量”的活力与担当。

  二、激发创新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中的福建她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广大妇女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绿色转型等领域不断创造新业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领域,福建拥有女科技工作者近10万人,占全省科研人员总数约45%。厦门大学女教授团队在海洋碳汇研究上取得国际领先成果,福州大学女科研人员研制的新型储能材料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宁德时代女性研发人员占比达30%以上,她们在锂电池设计、材料创新、生产管理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注入“她智慧”。在乡村振兴领域,福建妇女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全省建成“巾帼共富工坊”1200多个,吸纳近30万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龙岩上杭通过“农文旅+电商”模式带动妇女创业增收,吸纳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南平武夷山妇女电商团队将茶叶、竹艺等特色产品销往东南亚市场,推动妇女成为“产业链上的新农人”。在绿色发展方面,福建省妇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全国首创“碳汇+女科技特派员联盟”,率先实施“碳汇科技助农巾帼行”系列行动,在全省各地建立10支服务小分队,400余名女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指导农户开展生态农业、绿色生产与低碳循环发展。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非遗+妇女发展”融合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妇女赋能双向共进。依托“非遗工坊”“闽绣进校园”“女匠计划”等品牌项目,不仅让闽绣、脱胎漆器、德化白瓷、漳绣等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也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拓宽了妇女增收渠道。

  三、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妇女发展助力“民心相通”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开放与交流是这片土地的鲜明底色。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侨乡和港口枢纽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妇女事业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一方面,福建妇联系统主动参与全国妇联倡导的“丝路巾帼行动”,与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妇女组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举办“丝路女性发展论坛”“海丝女性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东盟女性领导力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形成了以产业合作、文化互鉴、公益项目为纽带的“丝路女性合作网络”。作为中国创新农业技术之一,菌草技术自1994年纳入对外援助项目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已帮助106国家的妇女实现就业,在斐济参与菌草项目的妇女占56.7%,在巴新70%的菌草菇种植户是女性。自2018年以来,福建累计举办涉外女性培训及交流项目40余期,参与人员近3000人次,内容涵盖数字技能、创业知识、社区治理与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福建不断通过务实项目推动妇女领域合作。福州援建的“中非妇幼健康工程”,通过与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医疗机构合作,支持当地妇幼保健能力提升、产科设备改造和医务人员培训,已累计惠及妇女儿童近10万人;泉州民营企业发起的“女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联合老挝、柬埔寨多所职业院校开设电商运营与手工艺课程,帮助数千名当地女性实现技能就业;2024年,福建还牵头成立“海丝女性可持续发展创新联盟”,汇聚政府、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力量,重点支持女性教育、健康、创业和绿色发展项目,成为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聚焦四大全球倡议:开启“地方行动—区域优势—全球共识”新篇章

  推动全球妇女全面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实现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重要路径。福建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地方行动可以产生全球影响,地方力量同样能够为国际治理贡献智慧与方案。

  面向未来,福建将继续立足“海丝核心区”和“国家对外开放门户”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丰富中国妇女事业的世界表达与国际影响。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交流合作体系。福建将依托现有开放平台,深化妇女事业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学术交流,推动政府、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联动,持续提升对国际妇女发展议题的研究、对话与传播能力,为国家妇女事业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政策储备。

  二是拓展项目合作,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合作样本。福建将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产业优势,持续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将妇女教育、健康、创业、环保等务实合作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品牌”,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在合作中受益、在共建中成长。

  三是深化人文交流,助力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进一步拓展妇女事业领域的国际人文合作,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互访,推动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文明交流与全球治理进程。以真实鲜活的“福建女性故事”展示中国妇女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时代形象,,让世界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妇女事业的价值追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

  从地方探索到国家实践,从区域合作到全球共识,福建的实践充分表明: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妇女事业合作,是推动性别平等与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福建正以实干笃行的姿态,书写推动全球妇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篇。(作者:袁媛,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厦门市妇女人才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