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晋安法院用实务解读破解买卖合同纠纷 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为精准回应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面临的买卖合同纠纷痛点,切实帮助企业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法院“法企面对面”系列主题讲座第六讲如期举办。本次讲座聚焦“买卖合同纠纷的实务探讨”,通过梳理审判规律、解析典型案例,为企业规范交易行为、化解合同争议提供专业司法指引。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辖区内多家企业代表受邀参会。

  精准聚焦,广泛调研定主题

  活动筹备阶段,晋安法院商事审判团队依托与区企联、区新阶联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广泛收集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需求。调研发现,买卖合同作为企业日常交易的核心合同类型,其管辖争议、结算纠纷等问题频发,已成为影响企业资金流转与经营稳定的关键因素。据此,团队确定以“买卖合同纠纷的实务探讨”为主题,并由鼓山法庭庭长陈华柱担任主讲人。

  实务拆解,以案释法解难题

  讲座中,陈华柱法官结合晋安法院近三年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数据,剖析了此类案件“数量多、类型杂、焦点集中、主体多元”四大特点,深度讲解了实务中常见的“管辖问题”与“结算问题”:管辖问题方面,陈华柱法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案例库有关典型案例,详尽阐释了“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一般管辖原则。此外,针对“微信沟通达成的交易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买卖合同”这一实务焦点,他指出并解读了“特定电商平台+平台内交易”的认定要件,为企业准确选择管辖法院、避免浪费诉讼成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结算问题方面,陈华柱法官结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及最高法相关批复,详细解读了付款期限、逾期付款利息等关键规定,并以“某物产公司诉某上海工程局集团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指出“即使合同未约定逾期责任,大型企业仍需向中小企业支付逾期利息”,为中小企业切实解决“回款难、维权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讲座上,陈华柱法官还同步介绍了晋安法院优化买卖合同纠纷审理的各项举措,如强化立案引导、适用简易程序快审快结、深化多元解纷等,直观展示了晋安法院提升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的有益实践。

  互动答疑,现场解惑暖企心

  “我们公司与大型企业合作时,对方要求‘收到业主付款后再结算’,这种条款是否有效?”“通过微信订购货物后,对方拖欠货款,我们该向哪个法院起诉?”“中小企业身份如何认定,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在互动交流环节,企业代表围绕各自经营中的困惑踊跃提问。针对这些问题,陈华柱法官及现场商事审判团队法官均逐一细致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讲座结束后,仍有多家企业代表留下咨询。

  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讲座特别实用,之前我们总在管辖和结算上踩坑,现在通过案例和法条解读,终于搞清楚了关键要点,以后签合同、处理纠纷心里有底了!”区人大代表也评价道:“法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实务、专业的解读助力企业规避风险,真正践行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下一步,晋安法院将持续深化“法企面对面”系列讲座品牌建设,围绕更多企业高频需求,通过针对性发布典型案例、靶向发送司法建议、开展定制化培训等方式,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辖区民营经济“枝繁叶茂”。(供稿人:晋安法院 黄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