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奋力谱写新时代福建电影繁荣发展新篇章

  东南网7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胡松坤)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在我省广大电影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7月15日,我省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来自电影管理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同志,同一线电影艺术家代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分享体会,总结经验,研究谋划推动我省电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同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为榜样,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崇德尚艺、开拓创新,为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省文联顾问、省电影家协会原主席、三尊“金鸡奖”获得者章绍同说:“作为一名老电影工作者,回忆起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福建电影事业的关心关怀,心里无比激动。我们要沿着总书记重要回信中所指明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拼搏,创造福建电影事业新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如明灯照亮前路,似号角催人奋进。”福建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云舟说,“我将把这份殷切嘱托铭刻于心,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电影作品。”

  “总书记的回信既是给前辈的‘暖心家书’,更是给整个文艺战线的‘行动纲领’。作为演员,我们要把角色融入生活,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艺术真正扎根在人民心中。”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斯琼表示。

  “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既是时代精神的映像,也是文化传统的传承。”福州市影视家协会主席、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郑宜庸说,“老一辈艺术家们以赤诚之心浇灌出的银幕记忆,不仅温暖了几代人的心田,更为我们点亮了艺术征途上的精神灯塔。”

  戏曲电影《双蝶扇》主演、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周虹表示:“闽剧电影《双蝶扇》让世界各地的闽籍海外同胞乡亲更便捷地听乡音聚乡情。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我将用精品佳作彰显中国精神、赓续千年文脉。”

  “编剧肩负着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千钧重任。”电影编剧邵小路说,“未来的创作中,我将怀揣对时代的敬畏、对人民的深情,让笔锋始终向着生活的深处、时代的前沿。”

  新时代电影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表示:“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涵育良好文艺创作生态,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用艺术之光温暖时代、照亮人心。”

  “省电影家协会将切实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引导广大电影家和电影工作者以德艺双馨为价值追求,以奋勇争先的姿态谱写福建电影繁荣发展的华彩篇章,为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作出更大贡献。”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王辰虎说。

  “高校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们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才。”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纪录电影《桃李无言》制片人李晓红表示。

  “我们公司作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运营单位,将把深入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贯穿于电影节筹办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将电影节打造成为彰显时代精神、推动艺术创作、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人民需求的电影盛会。”厦门电影节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袁雪鹏说。

  福建省电影局同时组织了闽籍“有福电影人”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福建省电影创作发展促进会会长、出品人、制片人、知名演员梁静表示:“作为电影工作者,我将以回信为指引,扎根福建本土,挖掘特色文化,让作品扎根生活的厚土。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文化强省助力。”

  知名演员、制作人姚晨说:“我在福建出生长大,八闽文化滋养了我,也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我正在开发和福建地域特色文化相关的影视项目,同时,我希望能够促进两岸青年在电影艺术领域的合作,传递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从深耕本土题材的影视项目孵化,到搭建闽籍影人交流平台;从积极参与国际影展推广中华文化,到加入福建‘有福电影’各活动,我们将持续为家乡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知名电影出品人、制片人朱玮杰说。

  知名电影制片人吕建民说:“作为一名福建籍的电影工作者,我将以老艺术家们为榜样,努力筹划反映时代题材的电影精品项目,努力展现出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