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1日电(赵洁)近期,福建医科大学“翼护青鸟”志愿项目聚焦福州市闽侯县南通文山小学、闽侯县南通马腾小学、闽侯县南通国盛小学等乡村小学,计划通过一学期的系统课程教学,提升城市村小流动、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知识普及率。

项目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涵盖两性知识认知、小小医生职业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项目开发了科普闯关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急救普及课堂搬到室外,增强学生实操能力;运用专利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翼护青鸟”志愿项目依托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福建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博物馆的优势,扎实开展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倾心呵护儿童健康成长。项目围绕生命健康科普目标,构建起一套全面且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
团队建设层面,生命科学馆讲解队自 2013 年组建后,不断探索与实践,搭建起一套成熟的志愿服务人员培养机制。由临床教师、专任教师、思政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从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思政素养等多领域,为志愿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培训,为项目的有序推进筑牢人才根基。
课程建设层面,项目以《生命科学概论》课程体系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维度,精心打磨课程,确保每一堂科普课程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实践成果层面,凭借着扎实的课程与专业的团队,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依托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探讨科普志愿服务的价值与实施路径;建成知识图谱,让科普知识体系更加清晰直观;开发线上科普游戏,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成功申请一项专利,为科普教学注入科技力量。此外,项目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与10余家小学、幼儿园、志愿机构签约共建合作基地,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影响力。

“翼护青鸟”志愿项目负责人表示,师生志愿者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让生命健康知识惠及更多儿童群体。同时,也期望社会各界力量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城市流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