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1日电(张潇翎)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于去年11月率先全省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建立了厦门质量信誉经营主体白名单,创新推出质量信贷产品“鹭质贷”。目前,该市各银行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为白名单内经营主体提供融资约25亿元,各银行的“鹭质贷”产品已为65家(次)质量信誉企业提供贷款约10亿元。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10日介绍,该局牵头构建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细化明确32个质量要素指标清单,向金融机构推送了包含6634家次经营主体的质量信誉白名单。白名单中半数以为中小微企业,更有160家个体工商户,质量实力充分激活了中小微经营主体的发展动能。
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出台后,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召集该市主要金融机构召开座谈会,详尽解读质量要素指标内涵。在银行开发“鹭质贷”产品过程中,该局给予“点对点”政策解读支持,帮助银行科学采信质量增信要素,精准开发信贷产品。同时,该局对质量信誉白名单内各经营主体从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赋分,有效破解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
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农商银行、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响应政策要求,经过充分调研、精心设计,陆续推出“鹭质贷”产品。各行的“鹭质贷”各具特色,利率2.73-3.7%不等,贷款额度最高500万元-5000万元不等,并在申请、审批流程上给予白名单内经营主体充分便利。推出1月余,全市“鹭质贷”已共计放贷近10亿元。
目前,全市65家(次)经营主体凭借获得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近三年被公示为厦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生产的产品上一年度在各级质量监督抽查中无不合格记录、产品获得强制性认证等质量要素指标获得“鹭质贷”,以中小微经营主体居多,其中符合“企业获得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这一要素指标的企业最多,共有44家,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合格证”成为融资增信的“敲门砖”。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质量要素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让“鹭质贷”惠及更多高质量企业,引导企业将融资用于技术研发,以此激励企业以质量立身、以创新制胜,形成“质量提升—融资便利—再投入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全面助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