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坚守爱心之路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林雪丽听说了“寄养妈妈”的事情,便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经过若干手续办理后,向龙岩市新罗区儿童福利院领养一个孩子,成为江山镇山塘村第一位“寄养妈妈”。

林雪丽带的第一个孩子为一岁多的唇腭裂女孩小兰。本以为自己生养过孩子,再带一个孩子能有什么难事?无非就是这个孩子特殊点,但事实并非如她所想的如此容易。由于孩子是唇腭裂,最困难的就是给孩子喂饭,原本只要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现在却至少得多花一倍多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混乱不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在这过程的每一天,都饱含着林雪丽的坚持和小兰的努力。后来,小兰在林雪丽家寄养了一年多,便被其他家庭领养了,于是,有了第二、第三个孩子..。。如此周而复始,她一共带了14个孩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所带过的孩子,每一个情况都不同,有唇腭裂的、有没肛门的、有肢体残缺的……每个孩子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这些曾被他人遗弃的‘负担’,在我的眼里却是折翼的天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没有肛门的孩子小轩,由于不能自主排便,小家伙的肚子常被胀得圆鼓鼓的,即使做了腹部手术后,身上也总是要背着便袋,我每天得用手指帮助他排泄干净,帮他清理便袋。一开始有些束手无策,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慢慢也学会了,就像帮自己家的孩子把屎把尿一样。还有一位脑瘫儿叫小远,他是我带过最长时间的孩子,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需要常年卧床,吃饭、大小便都在床上。为了让他的情况更快好转起来,我每天都要给他按摩、活动四肢,天气好的时候就带他出门晒太阳,坚持为他做康复治疗。小远的衣服我常常亲自用手洗得干干净净的,不让他身上有一点异味,想尽最大的努力让这孩子在世上多活一天,待他比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用心。”林雪丽眼含泪光地回忆到。

虽然带过的孩子每个都“难带”,但在林雪丽看来,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家人们也早已习惯了这些孩子的存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女儿就会成为她的“左膀右臂”。
用大爱彰显巾帼本色
如今,林雪丽所带的14个孩子都已经被收养,她也经常收到这些孩子的信息。想起这些孩子都有了好的归宿,她由衷地替他们感到高兴、开心。

在林雪丽的感染下,村里先后涌现出40多位爱心妈妈,寄养残疾儿童 300 多个。高峰时期江山镇有26户家庭寄养了38个儿童,且几乎都集中在山塘村。这些爱心妈妈都和林雪丽一样,不认为这些寄养的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有什么区别,她们将这些孩子视如己出,倾心倾力地去照顾这些孩子。在林雪丽本人及其家庭的影响下,江山镇形成了“爱与感恩、责任与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推进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积聚起了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