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海峡姐妹】“爱心妈妈”傅婉霏:温暖守护,用爱点亮困境儿童的希望之光

  在全国各地,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以“爱心妈妈”的身份,为留守和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和希望。来自福州市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傅婉霏,就是其中一位。她以其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手法和温暖坚定的女性力量,成为了许多留守困境儿童心中的一束光。她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全国妇联推动“爱心妈妈”工作的意义,更彰显了女性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傅婉霏和乡村儿童在一起
傅婉霏和乡村儿童在一起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利己路窄,才知利她。”这是傅婉霏总结自己进入公益行业的初心。因为家庭的关系,在学龄前她是一名农村的留守女童,上小学以后跟随父母去到城市,她又成为了一名“流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她曾经遭受校园欺凌,也曾经经历人际障碍和融入困难。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看到了留守和困境儿童的成长风险,也让她一直致力于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儿童健康成长。

  在成为“爱心妈妈”之前,傅婉霏曾就职于共青团福州市委下属社会服务机构,专注于流动青少年、涉罪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2019年,她创办了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始接触到了山区的留守和困境儿童。

傅婉霏开展儿童心理健康课
傅婉霏开展儿童心理健康课

  “闽侯县的乡镇中有很多竹林,而乡镇这些留守困境儿童也像竹笋一样,哪怕生长环境恶劣,但他们依然充满韧性的成长。”这是傅婉霏团队打造“小竹笋”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模式的名字由来。竹笋在成长为竹林的过程中,需要土壤、阳光和雨露,正如留守困境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支持,傅婉霏带领她的“爱心妈妈”们,通过“保护土壤”阵地打造、“韧性竹笋”赋能成长、“共浴阳光”社会参与和“畅享惠风”氛围营造四个计划,回应了留守和困境儿童在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参与融入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留守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

傅婉霏参加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义卖会
傅婉霏参加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义卖会

  今年3月,闽侯县某乡镇向乐志社工转介了一名多次自残和轻生的困境儿童,傅婉霏第一时间响应,多次前往该女童所在学校开展个案工作,疏导和稳定其负面情绪,并引导其逐步减少自残行为。同时,傅婉霏深知这样特殊的儿童服务不是单一的心理调适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协助构建起她的支持性网络。因此,傅婉霏与该女童的班主任、心理老师都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并联动在地社会工作服务站,共同为该女童提供服务,构建起了以“爱心妈妈”为主体、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儿童关爱联动体。

  近几年来,傅婉霏带领团队累计开展了695场关爱儿童的主题服务,共计帮扶了415名留守困境儿童,这其中有因为受到网络性侵想要自杀最后转变为服务他人的志愿者的乡村女童,还有因为父亲入狱母亲失联导致没有户口不能上学最终成功落户的困境儿童,这些微小的生命都在“爱心妈妈”的服务中得以改写命运的轨迹。“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温暖的女性力量,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心妈妈”的使命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