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海峡姐妹】吴师彦:让传统漆艺焕发时代光芒

  人物名片

  吴师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双师型”教师,漆艺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家人是我逐梦的力量来源。”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吴师彦看来,自己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源于父亲的引领——在对传统漆艺还懵懵懂懂的年纪,她已从父亲的画作中感受到了纯净的父爱。

  回过头来看,吴师彦的父亲吴嘉诠在1999年创作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同名画作中,将心爱的女儿作为人物原型,以传统漆工艺美术的技法入画,不仅开启了自己创作抽象性漆画作品的序章,也为女儿点燃了漆艺传承创新的宝贵火种。

  如今,在对传统漆艺有着足够理解的基础上,吴师彦紧跟时代潮流,以所学的现代技艺,驾驭漆艺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之舟,在高等职业艺术类院校里为传统漆艺的“现代重生”而默默努力。

  “漆艺基因+教育世家”

  的双重加持

  身兼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漆艺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以及福建省教育厅认定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办公室副主任等多个职务的吴师彦,以“漆艺基因”与“教育世家”简单概括了自己为何最终走上“艺术+教育”之路的缘由。

  吴师彦的“漆艺基因”可以追溯到她的外太公身上,作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现代漆画的四位开拓者之一的吴埜山,给后世留下了精湛的技艺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投身教育行业则是源于家中十几位长辈长期扎根教育行业无私奉献的带动与鼓舞。

  吴师彦的父亲曾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的教授,她从小便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学院中长大,接受艺术熏陶的条件得天独厚。“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校园里活动,每天看到的就是大家沉浸在创作中,那种状态令人印象深刻。”此后,吴师彦便潜心学习绘画,参加艺考。

  当前,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努力地以创新形式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早在吴师彦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便意识到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鼓励她将纯艺术作为兴趣爱好,多学一些现代的设计技能。

  吴师彦表示,考入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后,主要的学习方向是艺术设计,本科毕业后也曾入职广告公司积攒经验,但最终选择回母校深造读研,并回归到最初的职业规划,当一名老师。

  “希望能将良好的审美意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素养意识教授给学生,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赋能传统文化,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她说。

  探索“现代传承人”

  的培养新路

  高等职业艺术类院校在非遗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2018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为学徒制助力扬帆。着眼于优化学院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路径,吴师彦在校方的支持下参与前期准备,并于2018年主持厦门市学徒制(艺术设计)项目立项及开展具体工作。

  如今,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坚持开展校级学徒制建设,通过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的7个大师工作室的实践,对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探索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工作模式和改革案例,走出了一条“以学徒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路。

  学徒制采用“1+1”的双师授课模式,即由一位校内教师和一位工艺大师共同完成一门课。作为学院漆艺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吴师彦引入身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父亲担任学术带头人传授技艺,自己负责讲授理论知识和总结技能要点,节省了双师授课磨合的时间。

  “我现在主要做漆的工艺品,会把原先最传统的大漆技艺和现代设计融合起来,发挥我的强项。”吴师彦告诉笔者,自己在循序渐进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学徒制人才的培养后,进而以校园工坊着眼“产学研”的“产”,带着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完成一个个商业化的项目,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赋能产品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加明晰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

  传统漆艺绽放时代光彩

  “中国漆艺起源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漆器。但由于大漆这个材料太奢侈,不是在大家生活中频繁出现的材料,大众对它的了解不多,成为我们在传承创新中面临的一个瓶颈。”吴师彦介绍道。

吴师彦(右)带领学生参加大漆技艺研学活动
吴师彦(右)带领学生参加大漆技艺研学活动

  为了让大众接受漆工艺产品的艺术设计与价格,吴师彦正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在校园基地开展公益性研学活动,通过影视动画进行大漆的数字化保护与宣传,在非遗小集市售卖手作漂漆扇、漆珠饰品等工艺品;此外还借助科艺融合,以3D打印、喷漆设备以及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缩短大漆工艺品生产时间……这些尝试让大漆开始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2023年11月,吴师彦牵头推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南薰琴院举办“七·漆之美——中华非遗古琴艺术展演”。该展演共有12项内容,除了中华非遗古琴展之外,还举办了非遗“漂漆”分享会、非遗“古琴艺术”分享会、东方花道分享会等多项活动,实现漆艺与古琴“双非遗”的融合创新,让厦门市民得以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学术和教学方面,吴师彦也进行了有效创新尝试。她主持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漆工艺》课程,以微课的形式降低学习门槛,便于感兴趣的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对大漆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基础性技艺,推动漆艺的普及;发表《非遗传承视野下传统漆艺金缮的当代转换》《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例》等多篇论文,深入探讨工艺创新可行性;指导学生创作大型漆屏风《江山如此多娇》,体现重彩之美、堆漆之美、刮漆之美,摘获得第十一届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银奖……

  此外,吴师彦还借助国际交流的活动,把漆工艺品带向世界。在厦门市与英国卡迪夫市结好40周年庆祝活动上,厦门市将吴师彦以厦门市花三角梅和代表威尔士的水仙为题材主持设计的漆器礼品《绽放》赠送给卡迪夫市。目前,她正受邀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设计更多凸显人文元素的外事礼品。

  展望未来,吴师彦表示,自己将坚持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传承发扬中国漆艺术。 (作者 叶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