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爱你”
然而,还有不少尚未“脱单”男女
茫茫人海,无处寻得爱人
家长为之心焦
就在去年6月福州于山相亲集会上,39名爱子心切的家长抱团组建了“心心公益”相亲组织,将替子女相亲的模式,从“单干”升华到“协作”。这个组织的主要发起人是林国英。
从为儿寻偶到“抱团”征婚
发起“心心公益”全程免费
林国英年近花甲
退休前是福州一家企业幼儿园的教师
她的独生女毕业于名牌大学
在上市公司任翻译
女儿条件虽好,却从没谈过恋爱
眼看年龄冲向三十
林国英着急了
林国英求亲求友,帮女儿介绍对象
资源用完了,又将眼光投向
福州民间最大的相亲集会——
于山相亲会
每周三、六、日,凡相亲会举办
几乎都留下她的足迹
就这么坚持“打卡”了一年多
仍未等到机缘






于山上,像林国英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少,最长的坚持“打卡”已逾15年。他们不愿放弃任何机会,但一周三次、不论寒暑,谁不会遇到个家庭杂事或身体不适?
“没来于山,万一错过良缘怎么办呢?”林国英与许多家长都很担心。
“咱们‘抱团’吧?”一名67岁的大姐向林国英提议。两人一拍即合。
林国英当即建团,一夜之间就找到了十多名志同道合的家长。
在互相介绍下,执行者增加到39人。他们都已年逾花甲,多数退休前在机关单位、国企任职,未婚子女小的1996年出生,大的是1980年生人。
心心相印的他们
为自己的团体
取了个“心心公益”的名字
这个组织在于山浩然亭不远处摆摊:
“我们全程不收一分钱,还贴钱;
不搞套路,唯有真诚。
真正的纯公益!”
于山相亲会每月举办12次,39名执行者分为12班,每班3人对应赴会摆摊,余下3人机动待命。
值班者的职责是,雇人把沉重的桌椅搬上于山,摆在固定的摊位上;将39名儿女的简历带到现场,拉绳张挂,并热情地接待每位来访者,无偿提供挂绳让他们悬挂简历,并且登记下愿意入会者的信息,拉入微信交流群。
自己淋雨不忘为人撑伞
动脑筋费力气乐此不疲
于山相亲会一般只在早上举行
林国英在“心心公益”摊位上值班
常常从上午9点坚持到下午2点
然后还要与骨干留下总结当日收获
探讨改进之处,直到4点左右
非值班日只要有空,她也会来
“来了就没闲着。接待访客,最少五六人,最多五六十人。年纪大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动脑筋、费口舌,光是登记项目就有10多条,包括身高、体重、婚史、祖籍、学历、单位是否体制内、父母有无退休金、是否独生子女、信仰、独立婚房(无贷款)、电话号码等。大半天下来,还是挺费神的。”林国英说。
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丰硕的果实。
“不到一年,入会者已有2000多人,
拓展了朋友圈,扩大了受益面。”
林国英告诉记者:
“虽然自己的孩子没谈成,
但我们已促成了好几对。”
她说,仅自己促成的就有两对。
“我们深深知道为人父母的挂虑。自己在淋雨,也要想到别人没有伞。”林国英说。
“心心公益”将“撑伞”的思想
提炼成口号: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执行这个口号,心中必须有大爱。”林国英说,早在她上于山相亲会“单干”的时候,就次次无偿地把12位家长孩子的信息一并带上。这成了“心心公益”能迅速成立扩大的基础。
林国英还说:“值班接待来客时,执行者也要把他人放在心中,不能光想着推介自己的孩子。”
大爱扩张了“心心公益”的影响力。这个组织目前还走出于山,与其他婚恋机构合作,让手中征婚对象的信息无偿地在更多平台上亮相。
林国英告诉记者,5月20日,“心心公益”就将与婚恋机构“共青婚恋网”合作。合作方在举办的线上线下活动中,义务刊登“心心公益”的婚恋对象信息,而“心心公益”的执行者们将为这个活动担当保安、登记员等职责。
“5·20,我爱你”,“心心公益”已经将这种爱扩大成“我爱你们”。
林国英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到民政局登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