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回应企业司法需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法院创新推出“脉诊式”司法服务模式,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靠前,向企业提供全链条、精细化、前瞻性的司法保障,护航辖区企业平稳发展。
实地“问诊”深入企业把准发展“脉络”
南安法院聚焦辖区产业实情,梳理近三年涉企案件数据,结合石材、水暖等支柱产业特点,制定“上下游合同履约风险”“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等9个涉企调研课题,组建调研小组,分批次走访辖区58家企业,通过一对一座谈、生产车间走访等方式,直面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收集涉及政策解读、纠纷预防、权益维护等意见建议26条,汇总分析出“合同条款模糊易引发争议”“新业态用工关系认定难”等7类诉讼高发原因,为后续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出诊”靶向施策消除经营“隐患”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南安法院变“坐堂办案”为“主动服务”,选派39名业务骨干组建“司法服务团”,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与企业员工代表“面对面”座谈、法治讲座等形式,结合典型案例,解析劳动法规、知识产权保护要点,提出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合同审查机制等法律意见44条。此外,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货款回收难、专利侵权频发等行业共性问题,依法发出5份司法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反馈和落实。
联合“会诊”多方协同开出解纷“良方”
南安法院积极对接司法局、工商联、律师协会等部门,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资源,针对辖区重点产业设立石材、水暖等行业代表委员解纷室,吸纳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发挥其熟悉行业规则、了解企业需求的优势,针对行业特性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今年来通过“行业+专业”联动调解,成功化解涉企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283件,既减轻企业诉讼负担,又以商事纠纷的柔性解决,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南安法院 林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