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武夷山市已经公布了5批共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保护武夷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法院联合武夷山市文化馆举行“廌鸣文脉非遗保护法治驿站”揭牌仪式,正式启动“武夷山法院走近非遗传承人”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级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叶启桐,武夷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亮,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郭雪陶,武夷山市文化馆馆长杨义东共同揭牌,武夷山市非遗传承人代表、武夷山法院干警参加活动。
廌指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獬豸”。“廌鸣文脉”寓意武夷山法院担当起传承文脉的社会责任,发挥司法职能作用,通过“司法+文化”的联动模式,全力守护武夷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中,武夷山法院法官以《著作权、商标权纠纷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为题,为武夷山非遗传承人代表作知识产权法律专题讲座。通过讲解“直播销售‘傍名牌’、网络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刮码销售正品的认定”等典型案例,对什么是著作权、商标权的定义以及如何保护专用权进行解读,用一个个鲜活司法案例,传递法律知识。
课后,武夷山法院法官针对非遗传承人代表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下一步,武夷山法院将以“非遗保护法治驿站”作为桥梁和平台,走近非遗传承人群体,深刻领会非遗匠人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用以涵养法官职业品格,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温度,用司法的力量为非遗活态传承保驾护航。(供稿人:武夷山法院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