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新推出“庭所联动”机制以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人民法院飞竹法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以“无讼”理念为指导,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调解,不仅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更收获群众的认可。今年以来,飞竹法庭已通过该机制成功调解劳务报酬纠纷、邻里纠纷等13起,有力保障了畲乡群众合法权益。
“太感谢法官了!没想到短短二十多分钟,被拖欠一年多的工资这么快就到账了!”李某收到某竹厂股东微信转账的一万多元后,紧紧握住飞竹法庭法官的手,与初到法庭时满脸愁容相比,此刻他笑容洋溢,判若两人。
某日,李某到西兰乡派出所报警称其受雇于某竹厂负责安装设备,已经被拖欠一万多元工资,经多次催讨无果,且雇主半年来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实属无奈。民警尝试联系该老板未果后,李某情绪激动地表示:“我今天特地从外地开车三个半小时赶来,如果再拿不到钱,我就不走了!”民警一边安抚李某激动的情绪,一边迅速联系飞竹法庭值班法官。法官了解基本情况后,表示可以立即启动“庭所联动”机制,由派出所完成报警登记并引导当事人前往飞竹法庭,法庭和派出所共同开展调解工作。
根据李某的陈述和微信聊天记录,法官用办公电话联系竹厂股东谢某,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展开沟通。
“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还涉及侵害劳动者权益,后续若进入诉讼程序,还要承担额外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法官严肃指出法律后果和实际影响,又耐心解释道,“李某从外地特地赶来,生活不易,企业也应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法官一边倾听谢某的解释,一边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一一回应其疑虑,并建议立即付款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法律风险。
经过法官深入浅出的释法说理和真诚沟通,谢某逐渐从推诿转变为认同,最终意识到及时支付才是最佳选择,并承诺当天结清欠薪。十几分钟后,李某的手机传来转账提示音,他反复确认金额后,激动地向法官和民警连连道谢。
这起讨薪纠纷的高效化解,是“庭所联动”机制成功运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机制还是破解邻里纠纷、人身损害纠纷等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近期,西兰乡同片山场的养牛户阮某与钟某,因放养的牛走失而引起争执。寻牛过程中,两人情绪越来越激动,从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阮某报警称其被钟某殴打,西兰乡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却面临“无监控、无证人、双方各执一词”的困境。“如果单纯按治安案件处罚,两人心里的疙瘩解不开,以后在山场碰面还得闹矛盾,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民警考虑到纠纷的根源是邻里积怨,当即联系飞竹法庭,启动联动调解,引导双方前往法庭进行调解。
在飞竹法庭的调解室里,民警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两人肢体冲突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让双方认识到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误。法官则从邻里关系和民事赔偿角度入手,结合当地山场养殖的常见纠纷案例,耐心讲解相关法律规定。“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为了几头牛伤了和气不值得,以后还要在山场互相照应呢……”法官的话让两人逐渐冷静下来。最终,钟某主动提出赔偿阮某1000元,阮某也表示不再追究此事,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庭所联动”,调的是矛盾,解的是民忧。下一步,罗源法院飞竹法庭将继续深化“庭所联动”机制,主动向前延伸司法服务,让每一位畲乡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共同绘就一幅邻里和睦、乡村安宁的“无讼畲乡”新画卷。(罗源法院 邱瑞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