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法治筑基 创新赋能 晋江打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东南网9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 通讯员 柯晓钟)近年来,晋江市委编办锚定“登名在册法为先”工作理念,从制度构建、监管模式、服务优化、数智转型四大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法治化登记管理体系,推动当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打造出兼具规范性与创新性的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在制度根基筑牢上,该办构建“全要素”制度矩阵,让登记管理有章可循。一方面,系统梳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12部核心法规,编制设立、变更、注销三类登记事项流程图,建立“登记类型-法律条款-审查要点”三维对应模型,确保每项业务“法源可溯、依据可查”;另一方面,创新“3+5+N”登记材料审核体系,通过基础材料、专项材料、情形附加材料分类审查实现量化管控,同时完善全业务文书模板,年均提供标准化服务超300次,显著提升服务规范性与便捷性。

  监管效能提升方面,“穿透式”监管链的创新应用成为关键。准入环节实施“形式审查+实质核查”双轨机制,除审核材料合法性外,新增设立登记实地核查,保障登记信息真实;日常监管依托法治化指标体系,设定17项“双随机”核查项目,对问题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并督促闭环;退出环节则优化注销流程,近三年依法注销事业单位47家,畅通法人退出渠道,助力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并举。

  服务质效优化上,“暖心+”服务品牌持续擦亮为民底色。年报公示工作推行“早部署、精指导、严把关”工作法,实现审核率、公示率双100%;业务办理创新“线上申报+容缺受理”模式,办理时限压缩50%,保持“零投诉、零复议”记录;同时建立“先整改、后公示”联动机制,以2024年度为例,年报公示期间同步办理变更登记193项、证书换领35项、注销登记11家,推动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晋江市委编办更以“数智+”转型擘画登记管理新图景。一方面突破政务“信息孤岛”,探索开发AI预审系统,推动“智审”替代“人审”;另一方面建立“登记服务观察员”机制,借大数据分析优化“3+5+N”审核体系,动态调整材料清单;此外,还构建“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体系,编制事业单位信用画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全力打造法治化、智能化、便民化的登记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