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仓山盖山法庭深耕家事审判,用法治力量托举家庭幸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盖山法庭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探索情法兼顾、调判兼容的诉调联动机制,推动家事审判工作不断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

  集约审理,让家事审判有“精度”

  仓山法院突破传统家事审判视角,秉承“以家为本”理念,探索试行婚姻家事集约专业化审理,由盖山人民法庭成立家事维权队伍和家事审判团队,集中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实现“类案专审、术业专攻”,做细做实家事审判工作。

  作为福州首家家事审判法庭,盖山法庭抽调审判经验丰富、擅长妇女儿童维权及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女性法官担任专业家事法官,发挥女性在案件审理中细致亲和、易于沟通的优势,优化“家事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团队配置,准确研判家事纠纷特点,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近三年,法庭共受理各类婚姻家庭类案件2788件,审结2715件,其中,以调解、撤诉等方式结案1422件,占比51%,有效维护了辖区婚姻家庭关系平等、和睦、文明。

  打造阵地,让权益保护有“力度”

  家事审判若只是一判了之,难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此,仓山法院盖山法庭将情感修复和心理修复作为重要目标,着重打造“修复婚姻家庭关系”和“反家暴维权保护”阵地,筑牢妇女儿童等“老弱小”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的法治屏障。

  在修复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盖山法庭将调解原则贯穿于诉讼全过程,在诉前调解阶段,帮助当事人评估婚姻状况及感情破裂程度,提出改善建议和调解方案,促进双方关系在开庭前“自我修复”;在审理过程中,通过精准释法、用情说理,柔性化解矛盾症结,寻求纠纷最佳解决途径。同时,构建庭前指导、法庭教育、调解辅导全链条流程,助力修复家庭关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建立反家暴维权保护阵地方面,加强与公安、妇联、司法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调查约谈、第一时间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筑起安全“隔离墙”。近三年,法庭开具人身安全保护令40起,用司法力度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多方联动,让社会共治有“广度”

  “家事纠纷化解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秉持着这一理念,盖山法庭聚焦重整解纷资源、重构调解模式,拓展多方联动诉源治理新格局,与仓山区妇联会联合设立仓山区“茉莉姐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事辅导中心暨心理咨询室,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事调解、家事观察、法律咨询以及未成年人帮教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疏导矛盾、化解纠纷、引导家风的一站式服务,让家事纠纷更加有效、妥善地解决。

  为进一步强化联动效果,提升家事纠纷化解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盖山法庭家事法官不定期为妇联维权干部、妇女“法律明白人”“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等授课,进行专业法律指导。“法官的授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有了这些专业的指导,让我以后更有信心和底气参与调解了”一名参训的志愿者表示道。

  增强公众法律意识也是推动家事纠纷妥善解决、实现社会共治的重要环节。为此,盖山法庭面向社会、学校、家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送法进校园、工作座谈会、法院开放日等方式,广泛普及反家暴、防拐卖、防侵害等方面的法治知识,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学法、懂法、守法,形成共治合力。

  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有“深度”

  “把调解服务站设在村里,群众有问题不出村就能解决。”在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村民们对设立在党群服务中心的“茉莉姐姐”驿站连连称赞。这一贴心之举,正是盖山法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深度治理的生动体现。

  深度治理,重在服务触角的深度延伸。盖山法庭将业务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主动牵头协调基层村(居)党支部,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调解能力,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将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凝聚以党支部为引领的解纷力量,与中共仓山区妇女联合会机关支部、中共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总支部委员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并在绍岐村总支部设立“茉莉姐姐”驿站。这一举措将服务站点设在最靠近群众的一线基层党组织,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我们将探索更新、更优、更快的解纷路径,打造诉前治未病、诉中强疗效、诉后促修复的现代化家事纠纷化解体系,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家事审判的司法需求”盖山法庭负责人表示。

  从“一纸判决”到“一份关怀”,盖山法庭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万千家庭,让“小家”和睦汇聚成“大家”和谐。在这里,新时代家事纠纷治理工作将续写……(供稿来源:仓山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