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侨案件中,每一份公正判决、每一次倾力调解,都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侨胞侨眷最深切的牵挂。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法院创新运用微信打破时空隔阂,为“侨”架“桥”,通过跨国沟通,顺利调解一起涉侨继承纠纷,并成功入选福州法院“侨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据悉,林父(被继承人)和林母育有一子林甲和一女林乙。早年,林乙移民美国,长期居住在国外,林甲则一直与父母共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尽了更多赡养义务。2011年,林父不幸去世,留下一套与林甲共有的房屋以及一套与林母共有的房屋。林父的父母均已过世,其膝下仅有一子一女,但其生前未立遗嘱,两套房产继承份额不明。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两套房屋可能面临拆迁,需要对房产的继承份额进行确认。由于林乙远在美国,林甲为了明确自己的继承份额,向晋安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该案涉及海外华侨,为了妥善解决纠纷,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积极主动地向林甲询问林乙的联系方式。在得知联系方式仅有微信后,法官当机立断,主动通过公务微信,克服时差与空间障碍,多次在线上与远在美国的林乙沟通联系、送达应诉材料,向其详细释明我国继承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倾听林乙的诉求和担忧。
在沟通中,承办法官始终坚持“法理情相融合”,以“高效解纷和亲情弥合”为目标,给予林乙充分的时间表达意见,并耐心解答她的疑问。经过与法官的坦诚沟通,林乙逐渐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同意回国与林母、林甲进行面对面沟通协商。在法官的主持下,三方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了调解协议,约定林乙放弃案涉房屋的继承份额,由林甲适当补偿林乙20余万元。
“十多年的隔海相望,割不开血肉亲情的联结,正是法官的用心筑桥,让侨胞的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展望未来,晋安法院将继续落实落细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侨联《关于加强新时代侨益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用法理情相融合的司法力度和温度,守护千万侨胞的乡情宗亲纽带,以法治之力维护广大侨胞侨眷合法权益。(供稿来源:晋安法院 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