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莆田东庄: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村富民促振兴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7日电(吴志军 林金煌 ) 走入秀屿区东庄镇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一幅秀美田园画卷扑面而来。这是东庄镇聚焦港产城融合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庄镇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大历史课题,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党委总揽全局,支部全面发力,党员带头参与”良好工作格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和市级“康养旅游产业示范区”,营边社区、东庄村、白山村、锦山村也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江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榜单。

  找准发展路径 盘活要素资源

  东庄镇年轻劳动力多外出从事民营医疗产业或者经商务工,留下留守老人和就学儿童,导致农田大量弃耕抛荒。

  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成了摆在镇党委面前的一大难题。镇党委着眼长远,先试先行,引导创建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白山百草园、东庄百果园、国奥家庭农场、石码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基地、市级大学生见习基地,依托全市首家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技术、品牌优势,组建以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引进由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教授挂帅的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用活科技团队技术力量,驻点指导试点基地建设,逐步破解人才、技术难题,有效盘活土地资源。

  撂荒的盐碱地成了农业种植的“金土地”,东庄镇逐步探索建立了“村集体+公司+家庭农场”或“村集体+公司+农民合作社”运作模式。“村集体和村民可收租获益,参与土地流转的群众还享有优先到基地务工的机会。”东庄镇镇长何李劲介绍。这两年各基地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经营,让跨行政村的各种资源“化零为整”,资源资产入股、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村强民富机制得到了有效验证。

  创新引领机制 提升治理水平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我们建了这个产业基地,种植瓜果蔬菜,供游玩采摘、研学旅游等,每年收益有20多万元。”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负责人祁纯霞开心地说。

  “党支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始终把党支部放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角位置,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东庄镇党委书记林剑辉表示,近年来该镇围绕市委提出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开展养老服务。厝头村党支部在幸福壹号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后江村党支部提供免费早餐、免费上门体检服务、开展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逐步形成了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的乡村治理好民风。

  开创近邻服务。营边社区党支部整合集镇区周边家政、快递、代驾等服务资源,以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为载体,建设“党建+邻里超市”,持续在为民服务上发力。

  开拓教育服务。后江村党支部依托村“党建+邻里中心”,着力解决“学校已放学、家长未下班”的儿童看管问题,开设独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提供课业辅导、幼儿托管、兴趣班等服务,实现“幼有所育”。

  凝聚强大合力 助力乡村振兴

  情系家乡,回报桑梓。获悉家乡建设需要后,在市委组织部流工委牵线搭桥下,市委驻上海流动党工委副书记、福建初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雄积极动员驻上海流动党工委、驻山东烟台党支部、驻西藏拉萨党支部和驻浙江义乌党支部等党组织书记,共同筹资成立公司,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我们怀着共同富裕愿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黄雄说,公司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党建赋能发展、聚力协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通过整合马厂妈祖文化生态园、白山百草园、后江海滩地等土地资源104亩,吸纳流动党员和农民入股,计划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千禧圣女果、六鳌地瓜、口感西红柿等时令作物,并将项目利润的10%专项用于项目地公益事业。公司还将多管齐下推动产学兼容、产学互动、产研互补,不断拓宽公司、集体、群众收益渠道,切实解决农业产业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为加快实现东庄全域振兴作出贡献。

  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在东庄上下执着求索耕耘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瑰丽画卷,正在礼泉半岛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