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1日电(作者 杨菀颖)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中护士占比约73%,他们用生命履行职责和信仰,义无反顾;他们用身体筑起阻击病毒肆虐的人墙,不惧危险;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夺病人,拼尽全力。距4月7日来到上海已经36天了,每一天,每一位队员,都在为上海的抗疫贡献着一份力量,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护士节”里,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援沪心得和工作…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士长林清华:自从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点燃生命之光,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我为自己能从事这一神圣职业而自豪。援鄂、援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每一次抗击疫情的行动,都让我感受到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攻无不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苦和累的历练提升了自己生命的层次,值此5.12节日,每一个和我一样平凡的“白衣天使”依然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每一个穿戴护目镜、防护服穿梭在方舱内忙碌的身影,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致敬所有奋战的兄弟姐妹们,切望遏魔之战早日得胜,祈愿援沪壮士安返闽乡。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理四组组长林碧华:我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爱心,特别能奉献的护理队伍,短时间内转战两家方舱医院,均能快速适应当地的工作模式,扛起重任,与福建省的其他医疗队携手共克时坚并得到高度认可,彰显了我们协和护理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为自己能成为护理团队的一员而自豪!值此5.12来临之际,向仍奋战在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也请组织放心,抗疫有我,我为抗疫,也祝愿疫情早日散去,还我华厦一片安宁。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理六组组长林心:“一对古稀老人一同入住方舱医院,老奶奶说她的父母也是医务人员,看到我们忙碌不停的身影,不敢轻易查询核酸报告,生怕麻烦我们。我听完不禁一阵心酸,惭愧自己工作做的不到位,及时答疑解惑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句话时刻提醒我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互相宽容、理解、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理七组组长陈鹏飞:作为一名男护士,一名护理组长,一名共产党员,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不简单,要协调组内各个岗位分工,组内关系,上班还需要时刻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和病患关系。当然组员们非常团结,每班任务有序衔接和推进,各类事件也都得到很好的解决,方舱内的爷爷奶奶们也非常喜欢我们,每当看到我们就和我们打招呼,甚至能叫出我们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点滴温暖在人心!我想正是由于我们每个小组的努力而又严谨的交接班工作,才使得我们的方舱运转更加顺畅,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更加缩短!胜利的曙光已然呈现,我们必将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师张晓岚:感染科护士的我,在世博方舱工作时,是一名核酸采样专班护士,每天的工作就是采集核酸。核酸采样是个高风险的操作,但是做好防护工作的我并不害怕,日均采集核酸200+,标本合格率达100%。目前我的岗位是一名感控督导员,我的任务是保证医务人员在脱卸防护用品时不受污染,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由于岗位的特殊性,需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工作。那里充斥高浓度消毒剂的味道,我们工作时不仅要克服防护服的不适,还必须时刻警惕,保证我们的医务人员规范、安全的完成各项脱卸操作。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护士长及院感科在环境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协和大家庭的温暖。作为协和援沪医疗队的一员,我很荣幸与战友们能为上海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加油!上海!
协和援沪医疗队护师李莲秀:不知不觉,我们来上海进行抗疫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临时的亚定点医院,条件相对有限,而且大多数都是高龄患者,容易跌倒,基础疾病多,我们护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记得前两天有个老奶奶因病情加重,需要转到条件更好的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当我通知奶奶准备转院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我不想转走,这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你们都很好,在这里我很心安”。听到这句话我顿时愣住了,感觉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奶奶的一句“心安”道出了她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肯定,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满满的使命感和成就感。那一刻我不仅仅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与患者并肩战斗的战友,我们是需要相互鼓励的。

一袭飘然的白衣,似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尾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护士节了, 在这个既特殊又普通的日子里,惟愿疫情早日结束,祖国山河无恙。我们会继续“守沪”,“不问前路,不论甘或苦”,为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