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一处古窑横跨宋元明清 在德化读懂中国制瓷史

  泉州网1月20日讯 (记者王了 文图)世遗之城,福满泉州。1月19日,由泉州市委网信办组织的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暨“世遗泉州行”采风活动在泉州德化县展开。包括中央、省级驻泉融媒体记者、泉州当地融媒体记者、知名自媒体网络博主等二十多人参与了这项活动。

  在古色古香的德化祖龙宫,这里的香案上供奉的是各色各样的现代陶瓷,这种独特的民俗信仰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说,祖龙宫供奉着宋代窑炉革新的先驱者——林柄,是当地陶瓷从业者心中的“圣地”。相传古代德化采取方形或条形的平顶单窑烧瓷技术,产量有限,宋朝绍圣年间,窑工林炳率先试拱大窑,可惜屡试屡塌。一日,林炳在窑塌处梦见仙女提示,砌拱圆穹顶主窑室,两旁砌奶窑,砌窑囱拔焰消烟,一举成功,因此成为德化“拱大窑”第一人。

郑炯鑫馆长介绍德化陶瓷历史。
郑炯鑫馆长介绍德化陶瓷历史。
德化陶瓷从业者供奉的自家陶瓷作品。
德化陶瓷从业者供奉的自家陶瓷作品。
祖龙宫
祖龙宫
祖龙宫附近的屈斗宫古窑址。
祖龙宫附近的屈斗宫古窑址。

  郑炯鑫说,至于案桌上为何摆放现代陶瓷,这是陶瓷界代表将自家的瓷器作为供品,表达对窑坊公的崇敬之情。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林柄诞辰日,祖龙宫都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庆典礼乐声中,陶瓷界代表们献上瓷器供品,整个祭祀过程庄严而隆重。

  在祖龙宫附近的尾林窑址,近年发现了4座相互叠压,有龙窑、分室龙窑、横室阶级窑等横跨宋、元、明、清时期的窑炉遗迹,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揭示出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填补了德化古代窑业技术变迁发展的考古缺环。德化千年的制瓷技艺发展史,在这里可以一眼望穿。

  郑炯鑫介绍,去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德化窑遗址上榜,成为福建第四个入列名单。该遗址面积800多亩,保护范围5000多亩,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以大型陶瓷科考文旅公园呈现于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