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3日电(范启章) 李忠伟,男,汉族,1979年6月出生,1999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是厦门铁路公安处龙岩车站公安派出所永定警务区的一名线路民警。


从警以来,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2次,被评为龙岩市护路联防先进个人、龙岩公安局成绩突出个人和南昌铁路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凌晨4点半上岗守平安
李忠伟工作的永定警务区,位于漳龙线闽粤赣交界处,是南昌铁路公安局和广州铁路公安局的交界点,管辖永定客运站及57.724公里线路。永定站属于四等客运站,两对客车停靠点都在夜间和凌晨。


每日4点30分,李忠伟就已上岗,在站台上迎接第一趟到达永定站的列车,虽然日均客流不到350人,但每名旅客的安全对他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安检口他密切注视着安检职工动作是否规范、到位;安检仪旁他时刻提醒着旅客注意拿好贵重的行李、物品;出站口他紧抓防疫对重点旅客进行信息查询、登记。
5点11分结束早晨客运工作后,便带领辅警驱车前往警务区巡查线路,查隐患、堵漏洞。他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百警下线路”活动,发动基层党组织成立了25人的义务护路队,实现了危行必破,确保了辖区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让铁路大动脉更通畅。
发明“神器”杜绝耕牛上道
永定铁路线穿越60余个村庄,约有30余万人口,还有不少放牛户,线路全开放,时常有牲畜上道影响线路安全。
一直以来,防耕牛上铁路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难题,当地村民素有放“浪牛”的习惯,一大早村民们就把耕牛牵到铁路周边吃草,无人看守,也没有牛绳固定,少则三五头,多则几十头。


有时这些“浪牛”听到火车鸣笛声受到惊吓四处乱窜,会危及行车安全。虽然李忠伟经常走村进户对放牛户进行宣传教育,但一直难以改变村民们的放牧习惯。
今年8月,他受到学生佩戴定位手表的启发,就开始琢磨着开发一种给牛戴的定位器,还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研究出了一款适合耕牛使用的“电子跟踪器”,并给辖区364头耕牛都安装了“电子跟踪器”,时时监控、提前预警,再也没有发生耕牛上道事件,及时消除了铁路安全隐患,也保护了村民的财产安全。村民都说他比牛主都用心,于是都称他为“牛倌”警察。
他脑子灵活爱琢磨,率先在全局实现线路台账电子化,收集整理基础台账137卷、音视频资料3T。此外,他还创新性建立预警单联动、微信群联通、隐患点联改、工作站联建“四联”机制,当年行人、耕牛挡道下降23.7%,避让摔伤下降73%,实现铁路交通事故零发生,线路安全天累计712天。
入警22年,李忠伟巡查线路约26万公里,劝阻上道闲杂人员2000余人,及时处理线路侵界放牧、焚烧垃圾等线路险情100余次,确保了辖区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他是“高陂镇的干儿子”
人与人的缘分就是妙不可言,谁能想到李忠伟与一位老太太的缘分持续了20年。
2001年,李忠伟走访永定区高陂镇养老院时,了解到一名50多岁的王老太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后就守着老伴的坟墓,一个人艰难的生活。王老太对爱情的执着感动了李忠伟,在这20年间,他一直将王老太的事惦记在心上,时不时带着慰问品到养老院看望她。


捏肩、捶背、洗脸洗手、打扫卫生,他像照顾自己母亲一样惦念王老太。时间久了,王老太也对他产生了依赖,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第一时间和他联系,李忠伟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村民,村民都说他就是“高陂镇的干儿子”。
一条铁路将他和群众连在一起,22年的牵挂让他成为大山里的一份子,他就像一颗道钉紧紧地铆在这条铁路线上,对公安事业释放光与热的灿烂,照耀着身边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