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北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7日电 (记者 张丽君)此时的武夷山多了层层彩染,深浅不一的绿搭上一重重的红,九曲清溪、网红地燕子窠公路笔直的大树红了,再热朋友圈。

  朱子故里新书院原址落成,武夷会讲……闽北围绕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深入挖掘朱子、闽越、建盏、建本、茶等特色文化,正全力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和旅游带产品体系、基础配套、服务品质大提升,加快打造成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名城的重要窗口。

  至2025年,南平市接待旅游人数超9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100亿元。

  记者从南平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潘欣获悉,近期(2021-2024年):闽北要重点打造建阳考亭度假区、寒泉精舍、云庄书院(马伏老村)、小源村古民居文化旅游等项目形成一日游产品,打造旅游小环线(组团)。同时武夷山市要重点推动武夷山主景区旅游设施提升、朱子文化园旅游设施配套工程、柳永文化综合开发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

  中期(2025-2030年):以勒溪福地(砚山)、宋慈法医、芹溪九曲串联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镇形成闽北东路环线产品;加快推进麻沙建本文化展览馆、书坊建本文化园项目建设,完成环线建阳西路段文旅产品建设。武夷山市要整合国家公园上游景区资源,建成下梅茶主题综合体产品,建设上梅乡红色文化、柳永文化项目,打造五夫朱子文化古镇和兴田闽越小镇,并将其与主景区串点成线,完成环线文旅产品总体布局。

  远期来说,闽北设想突破国家公园核心区旅游发展难点,贯通国家公园核心区旅游道路,形成国家公园核心区游览预约机制,将保护和开发利用完美契合。

  据南平市文旅局叶宏荣科长介绍,当地以环线旅游公路建设提档升级为契机,结合沿线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点、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同时梳理文物资源。重点推进遇林亭窑址提升改造、下梅大夫第修缮工程、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朱熹墓安全防护工程等九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同时着力提升沿线低效A级景区、生态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点、茶旅融合项目,按照各自资源禀赋,打造不同类型的体验项目,实践文旅融合发展行动。

  最后要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构建环国家公园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路径创新,探索集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等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特别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计划设立1000亩公益性武夷茶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国家食品检验中心武夷山分中心。

  目前,闽北建成生态茶园26万亩,武夷山茶农已100%签订“禁用除草剂、生产无公害茶”承书。

  “我们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提出了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设想。这个保护发展带,就是要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实施圈层管控、分类管理,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国家公园为核心,作为重点保护区,坚决保护好。”南平市委书记林文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之外,我们又划定保护协调区和发展融合区,进一步扩大周边的保护范围,既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充裕的缓冲空间,提升生态涵养能力,又发挥生态优势,科学合理布局一批生态优势产业、文旅融合项目、“两山”转化试点,让产业、项目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实现组团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