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日电(廖艳君)情暖金秋,爱在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闽清县民政局携手闽清县人民法院等多个单位在乃裳广场拉开了敬老月活动的温暖帷幕。闽清县人民法院以此为契机,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不听不信不转账,学法用法守钱袋”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以案说法,识破骗局“隐身衣”
活动现场,法院干警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台,向来往的群众,特别是老年朋友们发放普法传单。干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近期高发的“冒充公检法”、“补贴”类诈骗、“神药”保健品骗局等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揭露了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作案手法及社会危害性,让老年朋友们听得懂,听得进。
核心原则,筑牢反诈“防火墙”
“大爷大妈,遇到陌生人让您转账汇款,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记住 ‘天上不会掉馅饼’!”、“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提到钱、账户、密码,要立即挂掉,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干警们反复向老年朋友强调“不听不信不转账”的核心要义,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遇到任何拿不准的情况,第一时间按下“暂停键”,主动向子女、亲友或公安机关求证。
法律后盾,撑起权益“保护伞”
法院干警明确告知,法律是守护群众权益最坚实的后盾,如不幸被骗,请立即保存好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老年朋友驻足聆听,积极咨询。“这样的普法活动非常实用也非常及时,总是听说身边有诈骗的事件发生,听完讲解后心里更加有底了”,一位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感慨道。
此次重阳节主题活动,是闽清法院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生动体现。面对面的普法宣传,不仅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识骗防骗能力,更传递了司法温暖,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闽清法院将继续延伸司法职能,筑牢防范养老诈骗的坚固防线,用心用情守护好最美“夕阳红”。(完)
不听不信不转账,学法用法守钱袋
守护好您来之不易的养老钱,安享幸福晚年,闽清县人民法院精选常见骗局,以案说法,为您送上“法律护身符”。
一、识破高发骗局
1、典型案例:冒充“公检法”诈骗
七旬周大爷接到“法院”电话,称其因身份信息泄露涉嫌金融诈骗案,并出示了“传票”与“资产冻结令”,对方以涉及机密不得与任何人联系为由,要求他独自前往宾馆进行“线上资金清查”。周大爷在恐慌中按指示下载所谓的安全防护软件,最终被骗28万元养老钱。
【法官敲黑板】不怕“官方威胁”!公检法绝不会电话办案,绝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接到这种电话,请立即挂断!
2、典型案例:从天而降的“补贴”
六十岁陈大妈接到自称是“残联办事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国家有一笔针对她的“3680元养老补贴”可以申领。陈大妈信以为真,对方随即称由于其银行卡流水不足,需先转账5000元激活账户,补贴到账后这笔钱将全额返还,陈大妈按照指示操作,结果不仅没等到补贴,连自己的5000元本金也被转走,方知受骗。
【法官敲黑板】不贪“意外之财”!所有政府补贴都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发放,任何要求先转账再返利的补贴都是诈骗!中奖、退税、高回报投资,都是诱饵!
3、典型案例:“神药”保健品骗局
八旬赵大爷在健康讲座上,被“专家”推荐一款号称“航天员专用”、能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细胞能量液”。对方承诺“一个疗程见效,无效退款”。赵大爷心动不已,花费上万元购买多个疗程,服用后不仅毫无效果,反而因耽误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后经查,该产品只是廉价的普通食品,所谓“专家”和公司均已失联。
【法官敲黑板】不信“包治百病”!世上没有神医神药,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凡是宣称“药到病除”、“根治”的都是骗局,身体不适请去正规医院,买药请到正规药店。
二、牢记防骗核心原则
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多核实,遇到任何拿不准的事情,第一时间按下“暂停键”,向可信赖的人求证。
三、法律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①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警察、法官)行骗,将依法从重处罚!
如果您不幸上当受骗,请立即:保存好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闽清县人民法院提醒您:提高警惕,防患未然,守住钱袋子,愿您安享幸福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