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日电(记者 李思源)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推动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全局性、深层次的变革。10月30日-11月1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指导,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牵头,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的“智能时代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第三届‘AI+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行政论坛》《公共管理评论》《中国治理评论》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及学校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崔庆炜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李宝荣,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致开幕辞。
李宝荣回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历程,强调1984年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及其成果《中国行政管理学初探》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与“适应新技术发展”等核心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指出,科学技术始终是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政府信息化实践历经电子政务、数字政府等阶段的持续建设,正迈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新阶段,理论研究则聚焦管理、技术与制度创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公共管理创新与体系重构,有力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他表示,公共管理学科要充分拥抱“人工智能+”趋势,立足中国丰富的治理实践、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兼具本土特色与全球视野的自主知识体系,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吴超鹏代表厦门大学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向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运行,既是推动治理变革的核心力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厦门大学从未停歇探索的步伐,通过整合学科力量、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校地协同与加强人才培养,在“AI+公共治理”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强调,未来必须立足中国独特治理场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自主知识体系,并培养懂技术、懂治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人才保障。
陈振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并开创“人机共生”的公共治理新图景。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紧密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战略部署,系统回应智能时代公共治理的现实需求。他强调,研究范式转变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当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两大趋势或发展方向,构建中国公共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积极拥抱“AI4S”的新范式新方法,在本土实践中提炼具有标识性概念和创新性理论,扎实推进智能时代公共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
开幕式后,主旨报告会和特邀报告会相继展开。报告会上半场由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主持,丁煌教授、姜晓萍教授、米加宁教授、黄璜教授、张楠教授依次发表“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原则”、“数智时代公共管理学何以有为?”、“算法治理的认识论重建:从表征知识到生成知识的公共管理范式转型”、“数字负担、人工智能与政府知识管理”、“AI如何赋能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的融通”特邀演讲。
报告会下半场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主持,王学军教授、刘鲁宁教授、李瑞昌教授、徐增阳教授、吴结兵教授、胡春艳教授、沈永东教授依次发表“人工智能与第三方评估的价值重塑”、“智能社会治理中的新兴研究问题思考与探索”、“基于‘一件事’治理的智能方法深思”、“从嵌入到重塑:AI如何改变中国基层治理机制?”、“接入大语言模型:政务服务热线的智能化转型研究”、“中国基层治理创新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发展及反思——基于2000-2025年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特邀演讲。
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分别从人工智能价值重塑、智能社会治理思考与探索、中国基层治理机制、大语言模型以及数字时代社会治理变革转型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智能社会治理相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智能社会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考方向和学术见解,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研讨会设有三个平行论坛。“行为、智能与公共服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影响,结合行为科学视角,探讨了算法问责、数字倦怠等治理议题,并从行为公共管理出发,分析了公共服务动机与公务员决策的微观心理机制,展现了行为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推动公共服务创新的多元路径。“‘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论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中的深度应用,围绕其如何重塑治理的主体、结构与流程展开讨论,呈现了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图景。“国家治理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论坛则聚焦全球与国家层面的治理现代化及新兴技术的影响,议题涵盖全球治理改革、区域整合、算法赋能与AI产业政策等,共同探索本土化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会议集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围绕智能时代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展开了全方位探讨,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本次研讨会凝聚的讨论成果与共识,不仅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框架与方法,也为推动国家治理学科升级、应对算法治理智能化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源泉。展望未来,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将更系统地融入公共治理各环节,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打开更广阔的实践场域。我们应以“人工智能+”行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深度耦合,让人工智能既为公共管理知识生产提供方法论支撑,也为国家治理学科创新注入实践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贡献治理智慧与学科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