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31日电(叶长江 叶紫妍) 金秋十月,稻香秫熟。放眼岩城大地,碧绿的茶园内采茶工忙碌采摘秋茶,宽阔的工业园区里机械臂上下飞舞,平坦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绘就一副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
“大”“田”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奋斗的“奋”字,勤劳奋斗是大田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特质。大田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发扬“大田后生仔”精神,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脚踏实地推进大田高质量发展。

产业向新发展 激活发展动能
眼下,大田县各家茶厂内茶叶飘香,制茶机器不停运转,忙碌制作今年的秋茶;在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内,2025年美人茶巅峰斗茶赛的茶样征集工作正火热进行中……
一叶成一业,一业富一方。大田县制定出台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美人茶列为县里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打造美人茶文创园等举措,持续擦亮“大田美人茶”品牌。统筹整合茶生态、茶文化旅游资源,将茶美人景区、樱花园等资源有机融合,开发茶旅“+民宿”“+研学”等新业态,举办茶事活动,为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大田县茶产业不断蓬勃发展,茶园面积发展到近10万亩,有加工厂房1310家,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达40.5亿元;大田县荣获“中国美人茶之乡”称号;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纳入闽茶文化品牌;大田美人茶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第二批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名单、上海市消费帮扶“百县百品”推荐目录。

作为全省五大铁矿产区之一,大田县在2017年被中国铸造协会确定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2022年9月升级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让铸造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田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标准构建“1个专业园、2个聚集区、3个优势乡镇”铸造平台矩阵,加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同时,与上海浦东新区、泉州市安溪县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依托上京工业园,积极承接中高端铸造装备产业转移,推进双方资源互通、优势共享、创新共赢、项目合作。
工业之强,乃县域之基。“十四五”以来,大田县工业经济稳中提质,2024年装备制造、新材料两条产业链分别完成产值102亿元、153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清航无人机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清航装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达新能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项目建设提速 点燃发展“引擎”
在大田江楠机械零部件生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墙体彩钢瓦作业,预计2026年元旦前可完工,并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该项目是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22亿元,总建筑面积6.4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框架结构厂房等,配套建设自动化车铣复合高端机床生产线6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汽车配件200万件,工矿机械配件10万件,为当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生命线”,更是增后劲的“动力源”。大田县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抓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推行“县领导带头+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单位领头”工作机制,围绕特色农业、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产业项目大谋划。2021年以来,累计谋划储备重大项目804个,总投资4849.92亿元;先后审批各类项目1509个。

营造让民营企业热衷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要素保障是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大田县建立“一项目一专班”“一目标一措施”“一节点一评价”服务机制,总结提升“局长走流程”“拿地即开工”等特色做法,强化用林、用地、资金保障服务,抓好工业园区并园扩园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给绿色产业项目落地预留更大空间。截至目前,已开发工业园区8900亩,处置低效工业用地434亩,盘活闲置厂房30.7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大田县坚持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抓手,围绕美人茶、铸造与装备制造、石墨新材料等8条重点产业链,绘制完善招商地图,依托沪明对口合作、泉明山海协作等契机,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同时,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资产,积极开展二次招商,盘活华伦特、万华实业等闲置资产,对接引进英伦陶瓷、科瑞机械、融商新材料等一批“腾笼换鸟”项目,有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增添内生动力
10月10日,大田县9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胸痛救治单元验收,标志着县域急救协同救治网络全面建成,并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县域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
借助“三明医改”的东风,大田县持续打造“医在大田”品牌,深入实施“田医回田”“名医入田”工程,深化拓展“县医回乡”机制,对基层分院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已建成10个名医工作室,引进省内外名医50名,增加治疗病种123个、可独立开展技术75项,惠及群众1.6万人次;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7.5%,县域就诊率提升至83%,让老百姓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大田县健全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探索“三联三统”工作模式,推进林票改革,做实森林康养产业。同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菌、林药、林禽立体种养,构建以油茶、红菇产业为龙头,林药、竹笋和林下养殖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同时,大田县牢固树立“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统筹推进“总校制”“城乡委托办学”“345”工程改革,并加强与上海、厦门等地教育合作,深化“名师回岩”“名师送教”“下沉式”培训工作机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2025年1月,为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城乡居民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大田县率先在三明市推出“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提供了首付款支持和灵活的回购、上市交易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居全市前列。
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难、不远入住养老院等问题,大田县深化拓展“五联五保”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健全集服务、监管、供需对接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指挥平台,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乐龄学堂”模式,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院。
改革春风吹遍岩城,百姓福祉持续增进。如今,“五联五保”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累计为6.6万名服务对象开展上门服务110.2万人次;全县已建立农村幸福院92个、长者食堂19个、乐龄学堂20个,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提升功能品质 城乡美丽宜居
大田县河滨东路彩色沥青防汛巡查步道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基础的钢筋安装作业;治理后的桃源镇新桥河桃源段,河水清澈见底,鱼群嬉戏水中,村民漫步河边……
大田县坚持“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行动,落地美人茶花漾街区改造、城市口袋公园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科学规划城区交通路网,开展城区交通优化、校园周边治理、农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打造城市宜居环境。
同时,聚焦乡村“乡村五大振兴”方向,围绕村财富、产业好、村容好、生态好、组织好、治理好的“一富五好”目标,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取得10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62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等成效,建成美丽乡村庭院954个、美丽乡村微景观280个、美丽乡村公共空间54个。
连日来,在田安高速魁城隧道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隧道开挖支护和二次衬砌作业。该隧道全长3425米,是田安高速两座特长隧道之一。
城乡融合,交通先行。大田县聚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大推进田安高速、国道G534线(大田段)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高速公路攻坚突破,持续改造国省干线,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升百姓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基础支撑。

经过不懈努力,兴泉铁路大田北站建成通车,莆炎高速、国道G235、国道G534(一期)建成通车;“次差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累计改造里程44.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达208公里以上,进一步完善铁路、高速、国省道干线与县、乡、村公路相互贯通的公铁联运网络。
“以前,我们村供水水量不足,而且一到下雨天水就容易浑浊,非常影响日常生活。”梅山镇秀岭村陈清溪说,现在经过提升改造,自来水比原先更加清澈了,水压也更稳定,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
从供水不足到出水稳定,从浑浊到清澈,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大田县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规划总体布局为“五区、十六库、十九厂”,新建水厂15座、扩建改造水厂4座,并开展配水管网延伸、供水泵房及户表改造、饮用水源地坑口水库分层取水工程、智慧水务等工作,破解“用水难”“饮水难”问题,推动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改革创新带来活力,城乡面貌美丽嬗变,大田人民正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和昂扬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实践篇章,让岩城这一片热土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品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