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李霖)10月23日,由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与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集链聚能 智驭未来”2025厦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四链融合”对接会举办。活动搭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汇聚产业上下游众多领军企业与机构,共话新能源商用车的未来路径。
呈现全产业生态 描绘新能源商用车厦门画卷
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伍斌出席并致辞。他表示,此次活动是厦门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新能源商用汽车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对接融合的有效途径。

当前,厦门正着力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新蓝海”。厦门市新能源汽车制造已形成集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在全国首创实现新能源客车商业化营运,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占有率居全国第二。作为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厦门正着力打造“新能源商用车之都”,培育新能源商用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现场,厦门金龙、金旅、厦工、速豹等企业带来的新能源重卡、自动驾驶环卫车、无人配送车等整车与装备集中亮相,展现厦门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全链布局。厦门时代、中创新航、宏发电声等能源与核心零部件企业,以及赛恩领动、中国移动等智驾系统企业同步展示产业生态,勾勒出从电池、电控到整车、运营的完整图谱。

活动特别邀请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江学者讲席教授曲小波,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邱宝军,华侨大学副校长缑锦,厦门市质检院副院长倪栋,分别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维度展开演讲,提供了一揽子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全周期服务 提供“四链融合”集美方案
对接会上,集美区领导现场分享和推介了创新产业生态的探索与实践成果,给出了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四链融合”的集美方案。集美新能源商用车企业还发布了创新成果“最新答卷”。
据统计,目前,集美区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1家,初步构建起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能源配套、应用服务的全周期产业链。依托辖区16所高校、院所,集美为产业提供强劲的技术、人才支撑;构建“4+N”产业基金体系,为实体经济引入金融“活水”;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能源动力、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智驾和货运平台四大产业组团,构筑集群发展新高地;提供金融、商务、营销、园区、人才、技术六大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不仅如此,集美区还持续探索创新应用,努力构建产业闭环新模式。现场,“厦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域”共建正式启动。作为集美区打造的全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以13公里城市道路为“主轴”,连接机械工业集中区与软件园三期两大产业载体,辐射周边8平方公里区域,覆盖丰富的城市功能场景,重点开展智慧配送、智慧环卫、安防巡检等自动驾驶场景的测试与应用,为产业创新应用提供了多元化载体。
清单发布 为产业发展明晰路径
活动中,厦门市工信局发布了厦门市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清单,聚焦5类场景、共计43个应用项目,涵盖市政环卫与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园区运输、城市物流与客运、智慧交通、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为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提供明确路径。
“这份应用场景清单,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列表,更是一份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和宣言书。”集美区新能源中心副主任叶小辉表示,清单不仅精准系统、务实可操作,还具备前瞻性,为厦门赢得“先手棋”。他表示,期待下一步将场景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通过构建优越的产业生态和智慧的基建网络,把厦门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高地。
“我们希望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丰富产品的运行环境。”无人配送赛道头部企业——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尹训国表示,场景开放对于企业和人工智能发展都非常重要。“在数据流动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才能不断学习,实现技术迭代,向新的高地发展。”尹训国表示,在此次会议中充分感受到厦门市、集美区的决心,收到了给企业的积极信号。
精准对接 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
在稍后的产业对接活动中,比亚迪、奇瑞、福汽集团等整车制造企业代表,宏发、法拉电子、TDK等关键零部件厂商,地上铁、安能、德邦等货运平台代表,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将宏观战略共识转化为现场可触及的合作机遇。
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美区不满足于单纯“引进企业”,更致力于成为企业“深度绑定的发展合伙人”,通过“一站式”服务和“全周期”保障体系,全力支持企业在集美扎根成长、拓宽国际视野。
在推介分享环节,集美区国际合作中心、厦门国贸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分别向与会嘉宾系统推介了集美区国际合作中心六大出海服务平台以及厦门国贸产业园区的产业空间载体,为企业解锁“出海”密码,为优质项目提供坚实“沃土”。
随后,中国移动、赛恩领动、库萨科技等三家行业领军企业紧扣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智慧物流等产业关键领域,带来了前沿技术成果与明确合作需求。活动还设置了自由交流互动环节,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精准的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