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有人欢喜有人愁。当天真的孩子还沉浸在即将认识新朋友的喜悦中时,一些家长却四处奔走,甚至不惜重金“托关系”,只为抢到一个重点学校的名额。然而,这份爱的焦虑恰恰成了犯罪分子眼中的“商机”,他们利用家长的焦虑与人情往来的空子,精心编织“入学请托”的骗局,让不少家长“额”财两空。近期,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两起典型的以办理入学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
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承诺包办名校
据悉,被告人陈某某为获取非法利益,谎称自己是检察院领导,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只需支付“关系费”就可以让子女入学鼓楼区重点小学。为隐瞒犯罪事实,陈某某还向被害人发送编造的入学通知书等材料,使被害人误认为孩子已被学校录取。9名被害人信以为真,陆续向陈某某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共计104.6万元,但所有款项均被陈某某用于直播打赏等个人消费。
谎称有中小学入学名额,骗取高额钱款
被告人尤某某为获取非法利益,在课后托管中心等地虚构自己认识很多教育系统及部队系统的领导,手上有很多中小学校的入学名额,多次骗取学生家长及中间人的钱财。13名被害人上当受骗,诈骗金额累计达312万元。
经查,被告人陈某某、尤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分别达104.6万元、312万元,已构成诈骗罪,数额均属特别巨大。二人均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向各被害人退赔损失。
法官表示,让子女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来实现。两起案件中,家长通过“入学请托”的违法方式企图获取重点学校招生名额,看似是“爱孩子”,实际可能落入诈骗陷阱,更严重损害了教育招生的公平公正。凡涉及入学事宜,请家长们务必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渠道办理,遇到疑问直接向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咨询,切勿相信任何“有关系”“包办入学”的谎言。
教育公平,司法守护。接下来,晋安法院将持续打击“入学请托”诈骗犯罪,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供稿人:晋安法院 郑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