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共创戏剧活化海丝记忆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7日电 (廖帷胜 林盛宇)“情起海丝,戏韵梨园”泉州市非遗展览日前在华侨大学莲六众创空间拉开帷幕,100余名境内外学生齐聚现场,共赴这场文化之约。

  活动中,志愿者们娓娓道来非遗背后的故事:福船模型的精巧构造里藏着古人的航海智慧,梨园戏“十八科步母”流转着千年文脉,共同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故事。同学们听得入神,在沉浸式讲解中触摸着泉州与世界对话的历史脉络。

  志愿者讲解梨园戏。
志愿者讲解梨园戏。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刺桐梦华图》共创戏剧环节——参与学生换上古朴戏服,即兴化身为“唐宋刺桐人”:有吆喝着叫卖的蕃商,有扬帆起航的水手……一幕幕生动演绎,不仅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港“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更鲜活展现了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海洋气质。

  当同学们身着戏服,拿起古朴的道具,在《刺桐梦华图》的场景里即兴开口时,仿佛真的成了宋元刺桐港里忙碌的商贩、匠人。那一刻,活动策划者之一、来自中国香港的周嘉铭站在台下特别感动。

  “大家不是被动听讲解、看表演,而是自己成了故事的一部分。这种主动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对海丝文化、对梨园戏的认同,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心里的温度。我忽然明白,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培养一群‘有体温的传播者’,让文化的根脉,在年轻一代的互动里悄然生根。”周嘉铭如是说。

  学生共创《刺桐梦华图》。
学生共创《刺桐梦华图》。

  在体验完戏剧表演后,中国澳门学生林丽娜亦感慨,“共创剧目,让演员走入角色,让文化共融剧情。从对海丝文化的初步了解,到代入角色的共创排演,再到向观众诉说海丝梨园戏文化。让我不仅仅是对文化的表层理解,更是让我深深地代入文化,切身体理解其中分内涵。从翻阅海丝史料时的抽象认知,到披上戏服化身航海商人的瞬间顿悟,这场非遗展让我真正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

  据悉,此次活动由华侨大学“美育侨心”辅导员工作室指导,由“剧缘侨心”华侨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实践团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