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沙县司法:“彩虹”映心 帮教润情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6日电(谢巧琴 潘红)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首个省域外安置帮教“彩虹驿站”在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金华联络处正式揭牌成立。这一举措不仅深化了沙县区《“三治融味”-法治护航小吃富民特色产业》148工作典型经验,更是对拓展安置帮教工作路径做出有益尝试。

  夯实“基础桩”,实现帮教精准化

  以乡镇(街道)“4+X”帮教小组为中心,汇聚乡镇(街道)各部门以及乡村两级网格员力量,由司法所牵头成立安置帮教服务队伍,根据安帮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入户、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进行走访,逐个了解安帮对象的个人情况和思想动态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核实矛盾纠纷、债务问题和社会关系等情况,向安帮对象所在村(社区)两委干部、邻居、亲朋好友了解其性格特征和日常表现;深入了解安置帮教对象的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及就业期望,为个性化帮教方案提供依据。截至目前,全区安置帮教对象实现“一人一档”,做到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档案内容,确保安置帮教对象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打造“闭环链”,实现帮教规范化

  沙县区依托本区安置帮教对象就业帮扶基地和沙县小吃培训基地,专门面向安置帮教对象举办沙县小吃技艺培训班,提供免费培训,并出台专项小额创业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安置帮教对象掌握小吃技艺后外出开店,由“彩虹驿站”通过区司法局服务异地小吃业主“一城一律师”队伍和小吃联络处的力量,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提供门面租赁、店铺转让、食品安全等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权益保护等法律服务。基地与“彩虹驿站”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形成工作闭环,有效促进安置帮教对象更好回归社会。截至目前,已开展免费小吃技能和创业培训3场150人次,49人申请了小吃创业贷款,贷款金额达300余万元,推荐就业5人次。

  打好“组合拳”,实现帮教多样化

  在帮助安置帮教对象就业的同时,安置帮教服务队还协助落实安置帮教对象临时救助、低保等社会救助措施及各种优惠政策。帮助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协助到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五保金、低保金、临时救济金等。邀请心理咨询师共同介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安置帮教对象及其子女实施心理健康个案咨询辅导,积极化解安置帮教对象矛盾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形成“就业有人扶持、创业有人帮扶、困难有人救助”的“三有”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共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或家庭困难人员35人次,社会救济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62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4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