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6日电 (黄建和)5月4日,恰逢五一假期,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开展。在芹坂村,从外地回来的大学生陈丹也加入其中。

陈丹说,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村子里的新变化,人居环境越变越美。以前,水沟不畅,臭气难闻。如今,水畅岸上垂柳绿,空地经过一番整饬,已成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前不久上线的乡村振兴题材微电影《我在92年办村晚》,其拍摄地全部在芹坂,以村内民居为场景,讲村里发生的故事。微电影虽小,但通过短剧着实让芹坂在网络上“火”了一把。这些,要得益于芹坂村日益改善的人居环境,得到维护的传统风貌。陈丹还说,村里不仅有小公园,还新建了篮球场,小伙伴们回乡来活动空间就更大了。
丰山镇,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与芗城区浦南镇隔江相望。自2022年以来,全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丰山镇地势平坦,人口集中,房屋密集,比起人口稀少的山区乡镇,要改善人居环境有难度。
“有难度,不代表就可以不作为。”丰山镇镇长林跃洪说,全镇有16个村(居),各个村(居)基础条件各不相同,我们就因地制宜,分成三类而实施。
玉兰村,是全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整治得怎样,对全镇来说恰似一面镜子,照出全镇人居环境的实际成效。“村里道路大约16公里,此次重点整治的这条线路就有3公里。”玉兰村党支部书记黄全财说。3公里的街道列出的问题150余项,这么多怎么办?行动起来,分成6个小队,入户做群众工作。
难,黄全财有着切身的体会。农村里杂物多,随意的搭盖,散乱的砖头沙石子,更有横在路边影响交通的长石条……整治起来也是一个字“杂”:或是需要钩机,或是需要泥水匠,或是需要重新修葺护栏,或需种上花花草草来美化。更有整治的地块涉及邻里的土地纠纷,也得先“拨开层层迷雾见天日”。
在传统农耕时代,九龙江两岸的丰山镇与浦南镇较为富庶的四个村子,被人们称为“金银玉碧”。其中,“玉”就是玉兰村。“如今,我们也不落伍,人居环境整治赶在前头。”黄全财说出了这样的决心。
“难,我们就一项项来,一件件办好。”街面变美了,变开阔了,群众这样点赞道。群众的支持就是最好的认可。隔壁村也跑来玉兰村学习,“全镇比学赶超的劲头,上来了”。谈及下一步,林跃洪说,变美的不仅是街面,全镇还会继续做好水系生态治理,做美“水面”,让人居环境更“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