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日电(刘立)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十五载如一日扎根闽西红土地,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市新罗区供电公司项目部工程师苏向阳从一名普通线路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
他的足迹遍及新罗区每一个乡镇村落,用心用情守护万家灯火;他带领团队攻克数十项技术难题,用创新推动老区电网升级;他始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电保姆”;他传承红色基因,用“绿电”为闽西老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翼。

赤子情怀,做服务老区的践行者
成长于红色圣地,他是忠诚担当的“电卫士”。
与供电工作的结缘,源于苏向阳对闽西红土地、对电力事业的热爱。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为着心中向往,也为着所学专业能够“物尽其用”,自投简历进入基层供电公司,从一名输配电线路工干起,一步步脚踏实地成长为电力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技师。
从此,新罗区的崇山峻岭间,多了一个背着工具包的身影。2017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到关键时期,苏向阳主动请缨转岗基层供电所所长,组织完成1000多项倒闸操作安全无差错,发现并处理100余起设备隐患,有力保障了配电网安全,成为全省首批“全能型”供电所骨干人员,连续两年被国网公司抽调加入“全能型”供电所考评专家组。2017年8月,正是迎峰度夏关键时期,他连续三周奋战在乡镇电网建设一线,为此错过了小女儿的呱呱坠地。对家人,他心怀愧疚;对大局、对群众,他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身为一名党员,苏向阳始终在急难险重面前保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22年参加龙岩持续强降雨抢险,2023年支援厦门、泉州“杜苏芮”台风保电抢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24年6月16日,龙岩市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多个乡镇电力设施受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苏向阳连夜组织应急抢险队员45人,对新罗区大池、小池、龙门等故障集中点进行紧急抢修复电。顾不上休息,他又主动请缨支援上杭、武平等受灾更严重的地区,在上杭县中都镇下徐村10千伏下徐配变倒杆断线抢修现场,作业基面突发塌方侧移,他没有退缩,在险情排除后又立刻投入抢修。经过连续7天7夜奋战,为两县3万余户受灾群众开辟了“光明通道”,被中组部办公厅主编的《组工信息》(第48期)点名肯定。
苏向阳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置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鞋这“三件套”,以便随时赶赴抢险保供一线。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新罗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持续深入开展“学楷模、优服务、促满意”等专项行动,积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党建+”卓越供电服务典型应用场景,支援各类抢险复电,在最前线为群众守护光明。
电力先行,做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奔忙于田间地头,他是足智多谋的“电参谋”。
2021年,国网公司开始为期十年的对口支援新罗区建设工作,苏向阳主动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中央对口支援老区苏区建设工作。白沙镇是新罗区油茶种植大镇,传统炼油方式耗时费力且产出低、品质差。得知这一情况,苏向阳带领团队在当地配套建设电力线路和变压器,并争取国家电网资金建成白沙镇全电气化公共榨油中心,实现日加工山茶籽5000斤,出油率较传统手工高温压榨提高10%。同样让当地干部群众称道的是,他在以烟草为支柱产业的白沙镇岩下村推动建成拥有100座电烤房的福建省最大的“烟叶烘烤+果蔬冷藏”全电烤房集群,有效帮助农户解决烘烤难和成本高的问题,相较传统烤房节约成本数十万元,并配套建设屋顶光伏,日均发电量达4800度,为当地绿色发展插上“电力翅膀”。
“电力工作者的价值,不在于电杆有多高、电线有多长,而在于能让民心有多暖。”苏向阳从业以来,始终把业绩写在大地上、写进群众的心坎里。为此,他不但注重电力助力经济发展,更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多年来,苏向阳落实国网公司卓越供电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共同打造“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打通乡村供电服务“最后一米”,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办电。依托“让电传递爱”公益平台,他牵头建设白沙电力安全教育科普体验馆,助力白沙电力爱心超市、电力爱心教室等国网公益品牌落地,参与乡村共治,提升乡风文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匠心筑梦,做劳模精神传承者
专注于创新创造,他是精益求精的“电教头”。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一个人先进不算先进,整个团队先进才算先进。”……熟悉苏向阳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苏向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基层电力工作千头万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对此,苏向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电网生产和供电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创新驱动成长:由他组织的科技项目近10项,有4项获得省公司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或管理创新奖,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由他主持的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持续提升远方遥控成功率,在新罗公司电力调控中心应用500多次,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参与研发的基于“互联网+”作业现场安全质量远程监控平台一经推广使用便取得良好效果,当年提高现场安全检查覆盖率近40%,降低违章率近30%。
电力线路与高杆树木的矛盾一直是横亘于闽西经济发展与安全之间的一道坎。苏向阳潜心探索,创新提出“3+N”管理模式(“3”即当地政府、电力部门、林业部门,“N”指线路廊道下若干林地所有者),积极引导林农在电力线路走廊下方改种低矮防火的阔叶经济作物,既降低森林火险,又增加林农收入。该项目于2016年被龙岩市委、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8年被国网公司评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创新不能靠“独舞”,而是需要“领舞”,带领团队携手共进。以他名字命名的“苏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既是创新成果的“加速器”,也是创新人才的“孵化器”、技术应用的“助推器”。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坚,打造专业化供电服务团队,累计实现技术革新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多年来,他“传帮带”近30名高素质青年人才,19人提升了技能等级和职称,新培养了6名专家及劳模工匠。2024年,工作室入选国网福建电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春风化雨,做供电文化的传播者
热心于公益服务,他是答疑解惑的“电老师”。
“新能源汽车充电期间要做到人车分离,不要触碰车内的充电部件,碰到紧急情况要联系专业人士操作。”“使用排插要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功率的排插,避免超过承载能力,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在国网新罗区供电公司视频号里,一组由苏向阳“主演”、同事配合,深入浅出讲解电力知识的短视频颇受群众欢迎,这就是苏向阳以新媒体创新电力科普传播模式而打造的“向阳‘岩’之有理”科普品牌。
在系列视频中,苏向阳从“苏工”化身为“苏老师”,以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向公众介绍供电服务之“理”、能源互联网之“理”及电力安全之“理”,传播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经济用电等知识,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专业科普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碰撞。工作本就繁忙,拍摄短视频需要挤占大量业余时间,但他毫无怨言。如今,“向阳‘岩’之有理”已发布10余期,受众达数万人(次)。
与此同时,他连续多年坚持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走访活动,为孩子们带去安全用电知识,为市民、企业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难题。依托在白沙镇的福建首个乡村电力科普教育基地,他积极开展“电力科普研学”“安全第一课进校园”“假期安全大礼包”等安全宣教和研学活动,接待社会各界调研和中小学生研学活动5000余人次,使安全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持续艰辛付出,苏向阳收获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国网福建电力优秀班组长”“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龙岩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全国劳动模范”于他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前方还有等待他点亮的光明和永不停歇的征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