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日电(余雪林)在八闽大地的城乡山海间,活跃着这样一群光明“守护者”——他们或三十载如一日守护城市配网,或扎根海岛点亮渔家灯火,或创新技术守护电网“中枢神经”……他们,就是以脚步丈量责任厚度,用双手托举光明高度的国网福建电力人。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名单公布,来自国网福建电力的黄颂、李春、刘江平、蒋祖立、苏向阳光荣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入选人数居福建地区、国家电网系统首位。这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劳模队伍用坚守、创新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共同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成为推动福建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铁骨担辉践使命
在晨曦未明的福州市鼓楼区,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鼓楼供电服务中心配电运维班副班长黄颂刚刚完成一次紧急抢修。30年来,这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着退役不褪色的精神投入所热爱的工作中,累计完成4万余次抢修保电任务,推广16项经验做法,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总要看到灯亮了才放心。”这是黄颂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以此提醒自己在每一次工作中保持认真、细致,将电力服务的温度体现在“最后一米”的细节里,让居民满意无忧。老旧小区电力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2024年,华侨新村架空线路缆化工程启动,黄颂和同事们历经6个多月,累计拆除7.33千米架空线路,敷设6.27千米电缆。改造后,华侨新村全量架空线路全部缆化下地,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根治。类似的攻坚案例不胜枚举,他负责的鼓楼区地下配电站房“下改上”改造任务,选址改造难度居全市之首,却以“零投诉”圆满收官,惠及千家万户。
作为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黄颂的“爱心档案”记录着700余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的特殊需求;15年来坚持资助多名学子,坚持无偿献血23年;为社区老人免费检查线路,时常上门慰问并送去生活用品……用连心服务架起民生“暖心桥”。80多岁的空巢老人危阿婆说:“黄颂就像我亲儿子一样随叫随到,好得没话说。”
在黄颂眼里,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听到居民朋友们喊自己一声“依颂哥”,就倍感亲切,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马鞍墙亮千家灯,榕电光送万户春,鼓楼区27万户居民的盏盏灯光是黄颂永远的牵挂,他用年复一年、风雨无阻的坚守奉献,守护着榕城电力之光。
潮头擎炬照万家
留着光头、面带微笑的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城市供电服务分公司五级职员、第三党支部书记、思湖配网抢修突击队队长李春,被厦门市民亲切地称为“电力110”。34年来,他扎根电力抢修一线,走遍了厦门的大街小巷,带领团队肩负起100多万户居民的配网抢修工作,抢修满意率达99.99%。

点开李春的微信头像,“作风过硬、技术过硬、召之能战、战之能胜”几个字格外醒目,也生动诠释了他一直以来的工作精神。为打好第九届亚冬会闭幕式保供电最后一场硬仗,他曾跨越3400公里,在零下30℃的哈尔滨坚守;河南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时,他和同事千里驰援,连续奋战8个昼夜,为4.3万用户重启光明;看到闽北地区遭受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他主动请缨奔赴电力抢险一线,险些因电线杆倾倒摔伤……最令人动容的是,除了结婚那年,李春的除夕夜都在岗位上度过。
如今,他的服务半径更从线下延伸到云端,开设的“厦门电力春哥”短视频号,以趣味形式科普电力知识,收获了50万播放量。 “我们做志愿服务,也要有创新的思维,要学习并且运用新事物。”李春坦言,拍摄短视频需要挤占大量业余时间,虽然忙上加忙,但能让更多人安全用电,自己甘之如饴。
在厦门市民通过“厦门电力春哥”短视频学习用电常识时,远在宁德市霞浦县的西洋岛上,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霞浦县供电公司海岛服务站配电营业工刘江平正将手写的电费卡片轻轻放在居民灶台上。这位海岛百姓心中的“守灯人”亲历了西洋岛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用27载光阴守护着3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000户灯火。
在刘江平看来,不停电才是最优服务,而这句简单话语的背后却蕴含着惊人的付出。“桑美”“莫兰蒂”等台风肆虐时,他顶着掀翻屋顶的狂风抢修线路,咸涩的海水混着汗水浸透衣衫;阖家团圆之际,他独自待在值班室紧盯设备参数,错过与家人的每一次守岁;得知水产养殖户因电路故障心急如焚后,他第一时间带着工具包蹚过泥泞赶来……
“我们岛上人人都有刘师傅的电话号码,一个电话,刘师傅就到;刘师傅到了,电就来了。”在西洋岛居民看来,“刘师傅”这三个字,成了比灯塔更温暖的光明承诺。
薪火相传续华章
深夜的变电站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二次设备检修技术高级师蒋祖立在一根根纤细的光纤里寻找故障光口,排除设备故障。凌晨3点41分,当保护装置和监控后台上的故障信号熄灭时,他才直起僵硬的脊背,额头的汗水在安全帽的勒痕下闪着微光。这样的场景,在他17年的电力生涯中已重复了千余次。

翻看他的双手,上面布满老茧,却能够在复杂的二次回路中精准“把脉”,开出解决“良方”。在蒋祖立看来,自己就像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时刻确保网络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各个部位的动作反馈,从而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严谨态度,守护着莆田67座变电站的“神经网络”,带头处理变电设备危急、严重缺陷300多条,主持完成30多项大型保护测控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
从初级工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蒋祖立仅用四年时间便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省内继电保护专家,并在“传帮带”的技能传承上不遗余力。本着好手艺不怕外人学的精神,他累计开展技能授课2500学时,培养100余名高技能人才,2020年带领福建代表队获得华东电网竞赛团体第一名,3名选手获得个人前6名,创造福建电力继电保护专业最好成绩。与他结成师徒的新员工也迅速成长,成了莆田供电公司检修专业能担重任的新生力量。
“一个人先进不算先进,整个团队先进才算先进。”在闽西红土地上,同样有一位无私的技术带头人,他就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市新罗区供电公司项目部工程师苏向阳。每次抢修或施工时,他总把青年员工带在身边,从登杆技巧到设备调试,从安全规范到应急处理,逐一示范讲解。多年来,他“传帮带”近30名高素质青年人才,19人提升了技能等级和职称,新培养了6名专家及劳模工匠。
除了是匠心传承的“电教头”,苏向阳还是用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电参谋”。他推动建成的福建省最大 “烟叶烘烤+果蔬冷藏”全电烤房集群,日均发电量达4800度,有效帮助农户解决烘烤难和成本高的问题;创新提出“3+N”管理模式,引导林农在电力线路走廊下方改种低矮防火的阔叶经济作物,既降低森林火险,又增加林农收入……
苏向阳常说:“电力工作者的价值,不在于电杆有多高、电线有多长,而在于能让民心有多暖。”在他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常年放置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鞋“三件套”,为的就是能随时赶赴抢险保供一线,为群众守护光明。
从黄颂的“总要看到灯亮了才放心”,到李春的“让灯先亮起来”;从刘江平的“海岛是我的家乡”,到蒋祖立的“好手艺不怕外人学”,再到苏向阳的“把业绩写进群众心坎里”,这些质朴的话语,勾勒出新时代电力劳动者的精神图谱。他们如散落在八闽大地的明珠,用专业与热忱串联起永不熄灭的电网,照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精神灯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