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省修订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办法 简化公共收益使用程序

  东南网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日前,省住建厅会同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福建省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形成《福建省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办法》。近日,省住建厅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记者了解到,我省修订本《办法》是围绕当前公共收益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让公共收益公示更加及时全面、公示内容更加完整真实、公共收益管理支出更加规范。

  《办法》包括总则、职责分工、经营和账户管理、使用管理、公示和审计管理、监督检查、附则等共七章三十七条。

  明确公共收益归属。按照《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明确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物业服务区域内业主的共有部分所产生的公共收益归全体业主共有。

  加强经营合同(协议)监管。明确物业服务合同未约定的住宅小区共有部分经营事项,应当经业主依法共同决定,并签订合同或者协议,作为物业服务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向当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报备。

  简化公共收益使用程序。鼓励由业主委员会(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制定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年度使用计划,经业主依法表决同意后按计划实施。业主大会可在管理规约中或者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可依法征得业主同意后,采取一次性授权的方式,分别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业主委员会使用公共收益的情形、条件、额度和程序,进一步简化公共收益使用程序。

  明确公共收益可用于房屋保险和体检。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规定经业主大会决定,业主委员会账户的公共收益可以用于开展房屋保险和体检等事项的支出,为探索城镇房屋保险和体检制度拓宽经费渠道。

  加强财务审计。为避免增加公共收益年度审计费用,按照年度公共收益收入金额进行分类施策:对年度公共收益为5万元以下的,经公示无异议的,可不进行审计;对年度公共收益为5万元(含本数)以上的,每年审计1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使用财政资金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实行统一审计。

  增加“业账社审”条款。鼓励将“业主委员会管理的公共收益收入、支出由居(村)民委员会监督指导的管理制度”写入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并制定公共收益财务监管制度,由居(村)民委员会成立业账监管小组,负责对业主委员会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