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突破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日电 为深入挖掘我省各地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工作亮点和先进典型,更好地展示近年来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在助推福建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和成效,全面讲好福建自然资源故事,传播好自然资源声音,11月11日至15日,由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组成的“福建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福州、泉州、厦门、龙岩、南平、宁德等地。

  11日,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福州,实地调研采访该地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实景三维建设的实践,展现福建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近日,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尘埃落定,为这片珍贵的湿地赋予了专属的“户口本”。

  这片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的广袤湿地,总面积达2135.83公顷,不仅包括了广阔的海域、陆域和无居民海岛,还涉及河口浅滩、潮间带沙滩、泥滩、盐沼、红树林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是众多濒危动物物种和丰富水鸟资源的栖息地,形成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使得确权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省自然资源厅主动靠前,带领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商请多部门协作,审核登记单元界线、森林状况、水流状况、湿地状况等内容,结合调研走访、实地勘查,经多重套合修正,在“一张底图”上成功划清了权属界线,有效解决了资源交叉重叠、类型认定不一、权属界限不清等问题,确保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的现势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给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簿上户”。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部署,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聚焦数据建设,构建应用生态,全面推进实景三维福建建设,为数字福建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底,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助力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数字中国”的孕育地和“数字福建”先行实践地,福州近年来在实景三维建设和应用方面持续发力,成绩斐然,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市域1.2万平方千米地形级三维模型全覆盖,全面建成县(市、区)主城区700平方千米城市级实景三维以及中心城区400平方千米单体化城市三维模型,完成海峡会展中心等区域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这些成果构建起了福州数字城市的坚实框架,为自然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提供了高精度、可视化的数据基础。

  确权登记保障了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而实景三维则通过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应用场景,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协同作用最终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为我省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