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平安指导进基层 和谐之花遍地开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8日电(江楠)今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坚持将基层平安指导员工作机制作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制度以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突破口,选派350名优秀政法干警下沉全区318个村(居)担任平安指导员,发挥政法单位职能优势,深入基层解难题、惠民生,以法治力量持续护航延平绿色高质量发展。

  察民情 防微杜渐护平安

  今年4月,延平公安分局平安指导员陈学议在其负责的四鹤街道新建社区辖区日常走访中发现某制衣厂不仅锁住了消防通道铁门,还在通道内堆放大量杂物,对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周边商户反映曾多次和负责人沟通,但均未整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学议立即联系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一同找到制衣厂负责人。

  “消防通道这样堆满杂物,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厂里的工人怎么逃生?而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在现场,陈学议一行人明确指出厂负责人行为的违法性和危险性并普及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负责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场打开门锁、清理了占道杂物。

  勤帮扶 迷途少年再起航

  “刘警官,谢谢你帮助我孙子回归正途!这面锦旗你可一定要收下!”6月2日下午,水东辖区居民张某走进水东派出所将一面印有“人民好警察”的锦旗送到平安指导员刘勇忠手中。

  原来,张某的孙子张某楠就读于水东中学,但初三便辍学在家,认识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张某楠经常参与偷盗、打架,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刘勇忠注意到了这个孩子,经了解,刘忠勇认为这个孩子还有挽救的机会,于是联系张某楠的家长、班主任、社工及社区警务团队力量为其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监督,同时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法律知识教育、正面行为引导以及家校合作加强学习辅导。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张某楠重拾书本回到了校园,同时积极准备中考争取继续教育的机会。

  促联调 化解民工忧“薪”事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拿到了拖欠的工资,这下能过个好年了!”在紫云街道剑津社区“吃茶话事”点,工人们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资感慨道。

  事情还要从今年1月说起,延平法院陆续收到36名工人起诉南平某鞋业公司拖欠工资的诉状,金额共计72万余元。考虑到这批案件是典型的涉民生案件,年关将至,如果就案办案,送达、开庭、宣判一套程序走下来,大概要一两个月。为尽早化解纠纷,让工人拿到工资安安心心过春节,区法院平安指导员徐华强立即联系企业所在地紫云街道办事处及司法所合力开展调解工作,在紫云街道剑津社区“吃茶话事”点,徐华强和街道政法委员、司法所长、原告法援律师、被告企业代表围坐在一起开展现场调解。最终双方同意调解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依据双方的调解协议,延平法院于当日依法出具了调解书。从案件受理到调解结案,这批事关36名工人工资的系列案件,用时仅10天。

  助发展 监督监管不缺位

  近年来,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大热,可从事科技创新环保基建行业的社区矫正对象吴某某却犯了难。原来,吴某某经营的企业承接了南平市部分城区城市提升改造工程,需要经常往返延平、建阳两地,但因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程序较多、审批严格,给吴某某及时处理企业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区检察院平安指导员何芳等人实地走访企业了解情况并联系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就吴某某经常性跨区域活动事宜召开集中分析研判会,同时为确保吴某某的经常性外出申请审批公开、公正、透明,区检察院邀请相关代表举行公开听证活动,听证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从快、从简审批社矫对象吴某某外出申请事项的建议,为吴某某跨区域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检司两家密切配合,加强对吴某某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实地回访,了解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日常接触人员范围等。为回馈社会,吴某某积极配合区司法局在其经营的企业成立社区矫正就业基地,面向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已与6名社区矫正对象达成用工意向,与2名社区矫正对象正式签订用工合同。

  据悉,延平区各乡镇(街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平安指导员联席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交流心得,对平安指导员工作建立实绩档案并且每季度开展评星活动,助力机关政法力量和基层综治力量双向奔赴。今年1-8月,延平区平安指导员共走访群众3777人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44次、化解矛盾纠纷321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