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认识到错误了,马上想办法还钱……”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和罗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的共同训诫和教育下,始终坚称自己没钱的被执行人杨某当场联系亲友筹措资金,与申请执行人尤某握手言和。
此前,尤某与杨某合伙经营某石业有限公司,后尤某退伙,双方达成书面约定将待返还尤某的投资款转为借贷关系,杨某出具借条为证,但还款期限届满后,杨某并未按期还款。追讨未果后,尤某将杨某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杨某偿还借款本金25万元及利息,杨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后福州中院维持原判。
判决生效后,杨某仍未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尤某遂申请强制执行。经查控,执行局扣划了杨某名下存款4万余元,但未再发现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依法终结此次执行程序。
“法官,我看到杨某在网上炫富,还跟其他知名企业家一起视察工地、参加酒宴……生活非常潇洒,他是有钱的!”尤某将线索反馈给了执行法官。罗源法院依法恢复执行,承办法官再次向杨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责令其尽快履行法定义务,但文书发出后仍无回应。结合尤某提及的账户线索,承办人查询到杨某名下微信账户有高达1500万的大额流水往来。
面对杨某不断找理由推脱的态度,承办法官决定向杨某发出《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告知其行为涉嫌违法,若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将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侦查起诉。
最终,在法律的威慑下,企图规避执行的杨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一起历时近5年的案件全额执行完毕。
近年来,罗源法院始终保持对逃避执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用足、用好、用活各种执行措施,用执行力度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真金白银兑现到胜诉当事人手中。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张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