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科普宣教活动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2日电(张丽君 陈伟)在“全国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10日由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省台联经济社会法律委员会,联合在闽江河口湿地开展保护中华凤头燕鸥成果体验之旅宣传活动。来自常住福州的台胞家庭、福州本地家庭代表及生态保护志愿者近百人一同走进体验之旅。

  他们通过科普讲座、参观湿地博物馆、中华凤头燕鸥保护成果展示、互动任务打卡、共同创作国画作品等方式,来展示闽江河口、马祖两地往返的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成果,以此促进闽台家庭共同体验和学习。通过礼物交换、结对子,走进湿地观鸟区观察湿地鸟类活动和栖息地环境,颁发湿地守护者证书,志愿者发起参与保护湿地号召等,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态家园。

  观测鸟类。陈伟 摄
观测鸟类。陈伟 摄

  据介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去年5月至7月期间,共记录到鸟类种类达到145种,其中水鸟77种,林鸟68种,同比2021年以来的调查数据鸟类种类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闽江三宝”之一的中华凤头燕鸥,其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也实现了历史性增长,2023年度全球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已超200只。作为21世纪初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的地理分布极为狭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正是其重要繁殖区之一,支撑着台湾马祖和福州四姆屿繁殖的台湾海峡种群,同时也是浙江部分种群南迁至东南亚的重要驿站。时下正是中华凤头燕鸥开启迁徙之旅,包括今年浙江新环志的中华凤头燕鸥成鸟ZD5在内的多只个体,已在此地被频繁记录到。

  现场活动。陈伟 摄
现场活动。陈伟 摄

  福州市鼓楼区钱塘小学五年级马芷昕同学说,通过此次参加中华凤头燕鸥成果体验之旅和湿地科普学习活动,让我认识到湿地保护非常的重要,湿地是地球之肾,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繁殖地,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也加深了我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濒危鸟类不再面临环境的破坏和灭绝的危机,让这些珍惜物种从留存的照片中复活,让它们从濒危物种的名单中脱离,让它们在蓝天里自由翱翔吧!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林立婷副主任说,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开展保护中华凤头燕鸥成果体验之旅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对现有生态成果的庆祝和展示,更是对未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期待和展望,相信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凤头燕鸥这一珍稀物种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承办,福州市长乐区总工会、福州市长乐区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福州市长乐区委员会协办,得到了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