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以高质量司法建议“小切口”助力法治化营商“大优化”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7日电(榕法)7月,夏日炎炎、绿荫如盖。一份司法建议再次从福州中院发出。

  这份司法建议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营商环境,是福州中院助力“抓前端、治未病”、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司法建议为何发出?如何发挥有效作用?怎么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起来了解这份司法建议的“前因后果”。

  聚焦症结 见病探源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承办法官的目光在一份《审计报告》上停留了许久,报告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某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企业出具的《审计报告》中会计师在报告出具时尚未担任该所会计师。带着疑惑,他向会计师事务所函询,得到的回复竟是“补充制作”。

  在另一起股权转让纠纷中,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承办法官发现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出现张冠李戴、未对相关审计事项核实即发表审计意见等情况。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力,但眼前的这份报告却严重背离了法律规定。

  这些看似孤立的案件,却像是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会计行业的隐忧重重。

  经过福州中院民二庭调研发现,会计行业存在“假人、假审计、假报告”乱象,个别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存在多家挂靠、违反职业道德,未经审计即作出报告、违反审计报告公正性、客观性等。

  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充当市场经济的“守护者”和“看门人”,但审计乱象却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也侵蚀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精准把脉 开具良方

  面对会计行业的“沉疴旧疾”,福州中院民二庭经过研究,认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自律监督、司法监督应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塑造有诚信、有公信力的会计行业,决定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开出“药方”。

  今年7月,福州中院正式向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发送榕中法建〔2024〕9号《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会计师事务所强监管、促规范的司法建议书》,并抄送福建省财政厅。

  建议书中明确“建议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建立法院和协会协同沟通机制。”

  这份司法建议直击福州市会计行业的核心症结,通过司法智慧与力量的注入,为构建更加公开、透明、可信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方联动 共治未病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司法建议的发出,引起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高度重视。

  2024年7月24日,福建省财政厅、福州中院、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召开“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行业监督贯通协同聚合力”座谈会,推动相关协作机制落地落实,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

  “我们应该共同推动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这不仅是行业的需要,也是市场的呼唤。”

  “可以探索贯通协同机制,形成行政、司法与行业监督的合力,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座谈会上,三方共同确定:一是共同推动中介机构、涉诉企业诚信建设,研究制定中介机构廉洁自律公约、从业信用承诺书,在行业内大力推广使用;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多措并举加大涉诉中介机构惩处力度。法院将审理过程中发现或当事人举报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向省财政厅、省注协通报。三是持续创新,探索重大案件贯通协同机制。在审理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具有地区性影响的重大案件中,省财政厅、省注协协助人民法院以“专家意见”等形式对涉及的审计报告等发表专业意见。

  这场深入的“对话”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会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画卷。画卷中央,是三方共谋发展的坚定身影……

  一份司法建议,是法院从“末端”走向“前端”,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下一步,福州中院将继续延伸审判职能,运用平等沟通、常态对话的工作思路提升司法建议的“柔性”,运用精准施策、专业可行的法治思路提升司法建议的“刚性”,以高质量司法建议“小切口”助力法治化营商“大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