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绮璐,就职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主要负责馆内政务接待讲解工作。曾荣获2022年福建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林绮璐,她那不急不慢的叙事方式,说到动情处那亮晶晶的眼神,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亲和力。作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公众服务部的讲解员,林绮璐通过一遍遍生动的讲解,为观众揭开历史的面纱,让福建的红色故事走出展厅,走进人们的心田。
成为讲解员,是偶然也是必然
林绮璐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便牢记外公“爱党、爱国、爱家”的叮嘱,并对党史军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9年,随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展览项目多,观众接待量激增。人手不足的纪念馆开始对外招聘,毕业于设计专业的林绮璐也因兴趣,机缘巧合地入职公众服务部,成为一名讲解员。
初期,非专业出身的林绮璐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要迅速上手,牢记、消化十几万字的讲解词。对此,她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承担起了临时展览和三个固定陈列的讲解工作。
在每一次展览开幕前,她会在布展中的展厅里沿着介绍动线来回走上数万步,进行实地讲解练习;宣讲时拜托同事们拍摄照片和视频,结束后就根据照片、视频一遍遍复盘总结,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敏锐地关注观众的观展反映,记录观众的问题,不断优化讲解效果……

正是这样的执着与努力,2022年,林绮璐以优异的表现摘下“福建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大赛”专业组一等奖荣誉。并于同年9月,经省委宣传部选派,到北京参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福建展区的讲解工作。
“虽然从事这份职业源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但既然选择了当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讲解员,我就想把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历史继承好、传播好、发扬好。”林绮璐说道。
代表福建形象的“福娃”
回想起在北京“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期间工作的日子,林绮璐觉得“苦乐交织”。

“苦”的是生理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面对数万字的讲解资料,她需要挑灯夜战;为了做到动作整齐划一,“360度无死角”地向观众们展示最佳的福建形象,她与讲解组的伙伴们互相鼓劲磨合,一遍遍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反复调整讲解词和讲解节奏;穿着高跟鞋在展厅里反复练习讲解仪态,即使双脚被磨出水泡,也咬着牙回到宿舍继续练习……而“乐”则来自于通过省内培训及北京培训的一轮一轮考核,以及在福建单元讲解岗位上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欢迎参观福建单元……”“有福之地,欢迎家乡代表!”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览期间,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观众的林绮璐还获得了一个称号——“福娃”。
“我属于那种比较有亲和力的长相。”林绮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看起来很圆润,所以比较招老人家喜欢。”
开展的第一天,林绮璐接待的是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老干部们,在福建单元展设置的“百业福”互动文化墙前,一位老奶奶向其询问文化墙的设计初衷和寓意时,林绮璐不仅耐心介绍了福字变体字背后的寓意,还表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我们福建人民生活很幸福,我们也希望把这份幸福传递给大家,祝您百福臻祥啊。”话毕,她获得了一个深情的拥抱。
随后,“百业福”互动文化墙和林绮璐便成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热门打卡点”。许多老奶奶老爷爷专程跑过来和她合影拍照。大家也笑着夸道:“你真像一个吉祥物,站在那也太合适了!”也正是这样出色的表现,让她获得了更多福建文化项目的讲解机会。
成长路上的遗憾和感悟
“在二十大召开的时候,到北京参加‘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这样一个活动,家里人都很高兴,但我其实是有遗憾的。那时外公突发疾病,骤然离世,我没能来得及见外公最后一面。”林绮璐说道。
在她的记忆里,外公是个感性且非常有国家荣誉感的“小老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他会在家里激动地大哭;2008年汶川地震时,也会独自一人站立默哀,还和外婆一起捐了很多钱。“外公对我的影响很深,未来我也会向他看齐,秉持初心,勇敢向前。”
而向前的路上也会迷茫。林绮璐直言自己也经历过倦怠和浮躁期,但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会有让她感触很深的事情引领她加深对职业的感悟。
那是一次临时的接待任务,到场时才知道参观的人是获得“七一勋章”的老同志和他的夫人。随着林绮璐的讲解,两位年近90岁的老人家走进《红色福建》陈列展,观看、倾听福建人民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用鲜血和生命孕育出光辉的古田会议精神和丰富的红土地文化。
“10万八闽儿女走进红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行列,3万人参加了长征,近5000人北上抗日前线;全省6万多革命烈士,47万被杀害和被摧残致死的革命群众……”听着沉痛而惨烈的历史,两位老人不禁哭了起来。说到这,林绮璐的眼睛也是湿漉漉的,“那一瞬间,我有些不知所措,担心老人家情绪太激动。”在回家的路上,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坐在车上听着音乐的时候迎来了迟到的大哭。“从那一瞬间开始,我就希望通过自己讲述,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林绮璐坚定地说。
“慢”——现在的关键词
“到目前为止,我都是被一件一件事情追着跑,所以希望自己能够慢下来,尽我所能去学习、沉淀、思考,做一些研究型的讲解。”如何去做好这份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林绮璐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关键词就是“慢”。
研究展板内容,站在观众角度,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们撰写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并根据每一次讲解,再做具体的调整与补充……慢下来不仅能挖掘更多亮点,也能让因为工作持续输出、高度紧张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林绮璐将其称为讲解员的“修炼历程”。
“我们常说设计要讲究五感,能听得到、摸得到、闻得到、看得到,还有尝得到,讲解员亦如此。”设计出身的林绮璐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让展览创新展现。她表示,这就需要讲解员带着一种责任感,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以积极的情绪调动让观众从中有所收获。此外,也可以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创新形式开展线上宣传活动。
“面对传承革命历史文化的大课题,我还是一个学习者。但我会尽己所能,把我知道的东西、觉得有意义的东西传递给观众们。”她说。